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第10-11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一、有关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概述第11-12页
        二、有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金融支持的研究概述第12-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内容第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资的相关理论第17-28页
    第一节 融资有关的理论第17-20页
        一、融资的概念第17页
        二、融资的分类第17-18页
        三、融资的内容第18-19页
        四、融资的方式第19-20页
    第二节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资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一、投资组合理论第20-21页
        二、融资优序理论第21页
        三、融资项目区分理论第21-23页
    第三节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资问题的特点分析第23-28页
        一、融资需求量大第23-25页
        二、融资周期漫长第25-26页
        三、融资风险复杂第26-28页
第三章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概况与发展目标第28-39页
    第一节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概况第28-32页
        一、海昏侯国遗址资源内容第28-29页
        二、海昏侯国遗址资源特征第29-30页
        三、海昏侯国遗址资源价值第30-32页
    第二节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目标第32-35页
        一、将建成为江西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第32-33页
        二、将提升南昌的城市文化当量第33-34页
        三、将开发成国际级的文化旅游区第34-35页
    第三节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资环境分析第35-39页
        一、开发融资微观环境优势第35-36页
        二、开发融资宏观环境优势第36-37页
        三、开发融资微观环境劣势第37-38页
        四、开发融资宏观环境劣势第38-39页
第四章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当前融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39-44页
    第一节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当前融资情况第39-41页
        一、政府拨款第39-40页
        二、银行信贷第40页
        三、政府融资平台第40-41页
        四、民间资金第41页
    第二节 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资存在的问题第41-44页
        一、政府干预过度,公共服务功能定位不准第41-42页
        二、投资主体单一,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够第42页
        三、融资结构不合理,信贷资金依赖程度过高第42-43页
        四、融资渠道狭窄,引入多元化融资模式不足第43页
        五、融资创新缺乏,多样化方式探索不够第43-44页
第五章 解决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第44-58页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第44-48页
        一、理顺遗址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第44-45页
        二、区分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作用和功能第45-46页
        三、深化遗址区域内开发建设投融资审批体制改革第46-47页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47-48页
    第二节 增强项目对投资人的吸引力第48-50页
        一、强化保护意识的树立第48页
        二、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第48-49页
        三、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第49页
        四、出台优惠的项目开发扶持政策第49-50页
        五、搭建项目信息共享平台第50页
    第三节 引导多样化资金顺利融入项目第50-53页
        一、争取政策性资金的支持第50-51页
        二、推动融资模式市场化发展第51页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第51-52页
        四、完善我国旅游项目开发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第52-53页
    第四节 探索融资方式创新发展第53-58页
        一、设计带有期权性质的项目开发合约第54页
        二、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第54-55页
        三、实现BT模式和PPP模式的有机结合第55-56页
        四、引入风险投资主体第56页
        五、设立产业发展投资专项基金第56-58页
第六章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T公司销售部门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越南世界文化遗产美山圣地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