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0-13页
第2章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第13-21页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3-18页
        2.1.1 国内相关研究第13页
        2.1.2 国外相关研究第13-18页
    2.2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第18-19页
        2.2.2 区域不均衡发展理论第19-21页
第3章 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第21-29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3页
    3.2 空间分异的程度第23-25页
        3.2.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3页
        3.2.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5-29页
        3.3.1 淮河流域县域经济差异呈波动扩大趋势第25-26页
        3.3.2 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多角度分解第26-29页
第4章 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演变第29-39页
    4.1 研究方法介绍第29-31页
        4.1.1 ESDA方法第29-31页
        4.1.2 相对发展率(NICH指数)第31页
        4.1.3 趋势面分析第3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4.2.1 淮河流域全局经济空间差异分析第31-32页
        4.2.2 区域冷热点分析第32-34页
        4.2.3 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类型演变第34-36页
        4.2.4 局域经济重心演化第36-37页
        4.2.5 正交方向上经济变化态势第37-39页
第5章 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第39-53页
    5.1 影响因子的选取第39-40页
    5.2 影响因子模型选择与拟合第40-43页
        5.2.1 生产函数第40-42页
        5.2.2 模型模拟第42-43页
    5.3 影响机制分析第43-51页
        5.3.1 不同因子的贡献率不同第43-44页
        5.3.2 同一因子的不同地区影响程度不同第44-47页
        5.3.3 不同时期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不同第47-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53-55页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55-56页
        6.2.1 可能的创新点第55页
        6.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RP的电网企业物资超市化采购研究
下一篇:A-H股商业地产公司融资效率研究--以万达商业地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