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富油微藻中试产业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9页
    1.1 微藻概述第12-15页
        1.1.1 微藻生物特性第12页
        1.1.2 微藻的组成第12页
        1.1.3 微藻的应用第12-13页
        1.1.4 微藻的优势第13-15页
    1.2 富油微藻的培养第15-20页
        1.2.1 培养条件对微藻积累油脂的影响第15-17页
        1.2.2 外界环境对微藻积累油脂的影响第17-19页
        1.2.3 营养方式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19-20页
    1.3 微藻的大规模培养第20-24页
        1.3.1 光生物反应器的选型第20-21页
        1.3.2 开放式培养系统第21-23页
        1.3.3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系统第23-24页
    1.4 微藻的采收与干燥第24-26页
        1.4.1 微藻的采收第24-25页
        1.4.2 微藻的干燥第25-26页
    1.5 利用废水废气培养微藻第26-27页
        1.5.1 使用污水培养微藻第26-27页
        1.5.2 使用烟道气培养微藻第27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1.6.1 研究意义第27-28页
        1.6.2 研究思路第28-29页
2 藻种的筛选第29-4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9-3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9页
        2.1.2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29-30页
        2.1.3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试验方法第31-35页
        2.2.1 微藻分离筛选方法第32页
        2.2.2 生物量的测定第32-33页
        2.2.3 微藻油脂的测定第33页
        2.2.4 油脂成分分析第33-34页
        2.2.5 微藻提油方法的比较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2.3.1 筛选到的优良藻株第35-36页
        2.3.2 四种微藻的生物量第36-37页
        2.3.3 脂肪酸的组分分析第37-39页
        2.3.4 提取脂肪酸方法的比较第39页
    2.4 小结第39-41页
3 藻类培养基与生长环境的优化第41-59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41页
        3.1.1 藻种来源第41页
        3.1.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1页
    3.2 试验方法第41-44页
        3.2.1 培养基成分对微藻生长和含油量的影响第41-44页
        3.2.2 环境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7页
        3.3.1 培养基成分对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关系第44-54页
        3.3.2 环境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54-57页
    3.4 小结第57-59页
4 反应器的制备与效果第59-79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59页
        4.1.1 实验材料第59页
        4.1.2 实验试剂第59页
        4.1.3 实验仪器第59页
    4.2 实验方法第59-60页
        4.2.1 制备光生物反应器第59页
        4.2.2 反应器中生产效果第59页
        4.2.3 规模化采收第59-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78页
        4.3.1 制备光生物反应器第60-65页
        4.3.2 四种微藻在各种反应器的培养第65-75页
        4.3.3 规模化采收第75-78页
    4.4 小结第78-79页
5 沼液培养微藻第79-89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9-80页
        5.1.1 藻种和沼液来源第79页
        5.1.2 试验药品与仪器第79-80页
    5.2 试验方法第80-82页
        5.2.1 沼液预处理第81-82页
        5.2.2 沼液培养斜生栅藻第82页
        5.2.3 分析检测方法第8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2-88页
        5.3.1 沼液预处理第82-85页
        5.3.2 鸟粪石沉淀第85-87页
        5.3.3 沼液培养斜生栅藻与沼液的再净化第87-88页
    5.4 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附录 A BG11 、F/2 基础培养基和人工海水配方及英文简称第99-102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60Co-γ射线诱变技术筛选富油微藻藻株
下一篇:编码米曲霉果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