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 干土湿润和冻融过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相关机制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干土湿润过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2 冻融过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3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研究区域的概况 | 第16-17页 |
2.2 土壤采集与属性测定 | 第17-18页 |
2.3 实验处理及设计 | 第18-19页 |
2.4 计算与统计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不同湿润程度和碳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净通量和活性碳、氮含量的影响 | 第21-42页 |
3.1 不同湿润程度和碳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 N_2O 净通量的影响 | 第21-25页 |
3.1.1 不同湿润程度和碳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 N_2O 瞬间排放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3.1.2 不同湿润程度和碳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 N_2O 累积排放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 不同湿润程度和碳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 CO_2净通量的影响 | 第25-34页 |
3.2.1 湿度和外源氮对未施 Glu 温带森林土壤 CO_2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25-29页 |
3.2.2 湿度和施氮对施加 Glu 温带森林土壤 CO_2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林分、湿度和施氮对由 Glu 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 | 第30-34页 |
3.3 不同湿润程度条件下碳氮添加对次生白桦林和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影响 | 第34-38页 |
3.4 干土湿润过程次生白桦林和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净通量与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关联性分析 | 第38-40页 |
3.4.1 不同湿润程度及碳氮添加后次生白桦林和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 N_2O 累积排放量与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关联性 | 第38-39页 |
3.4.2 不同湿润程度及碳氮添加后次生白桦林和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 CO_2累积排放量与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关联性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碳氮添加对不同湿润程度下冻融后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净通量和活性碳、氮含量的影响 | 第42-54页 |
4.1 碳氮添加对不同湿润程度下冻融后温带森林土壤 N2O 净通量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 碳氮添加对不同湿润程度下冻融后温带森林土壤 CO2净通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 碳氮添加对不同湿润程度下冻融后温带森林土壤 CH4净通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碳氮添加对不同湿润程度下冻融后温带森林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影响 | 第49-52页 |
4.5 冻融过程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净通量与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关联性分析 | 第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54-5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5.1.1 不同湿润程度和碳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净通量的影响 | 第54页 |
5.1.2 碳氮添加对不同湿润程度下冻融后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净通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 本研究特色、存在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