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及类石墨烯材料负热膨胀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26页 |
1.1 负热膨胀研究的进展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负热膨胀研究的发展及振兴 | 第10-11页 |
1.1.2 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负热膨胀效应的物理机制 | 第12-20页 |
1.2.1 声子效应 | 第13-19页 |
1.2.2 结构相变 | 第19页 |
1.2.3 磁相变 | 第19页 |
1.2.4 电子效应 | 第19-20页 |
1.3 负热膨胀材料的分类 | 第20-24页 |
1.3.1 负热膨胀块体材料 | 第20-23页 |
1.3.2 低维负热膨胀材料 | 第23-2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2 理论与方法 | 第26-33页 |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第26-32页 |
2.1.1 多粒子系统 | 第26-28页 |
2.1.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8-31页 |
2.1.3 赝势方法 | 第31-32页 |
2.2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及软件简介 | 第32-33页 |
2.2.1 计算方法 | 第32页 |
2.2.2 VASP & PHONOPY | 第32-33页 |
3 金属氧化物的负热膨胀性质 | 第33-46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33-34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5-45页 |
3.3.1 框架结构的负热膨胀 | 第35-38页 |
3.3.2 非框架结构(ZnO)的负热膨胀 | 第38-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单层过渡族金属二硫属化物半导体的热膨胀性质 | 第46-55页 |
4.1 背景介绍 | 第46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46-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4.3.1 面内刚度和电荷转移 | 第48-49页 |
4.3.2 声子 | 第49-50页 |
4.3.3 热膨胀 | 第50-52页 |
4.3.4 面内刚度和电荷转移对热膨胀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