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工程总承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2.1 几种承发包模式及其对比分析 | 第17-22页 |
2.1.1 平行发包模式 | 第17页 |
2.1.2 施工总承包 | 第17-18页 |
2.1.3 工程总承包 | 第18-19页 |
2.1.4 CM模式 | 第19页 |
2.1.5 几种承发包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2.1.6 对比分析结果 | 第21-22页 |
2.2 EPC总承包模式的涵义及特征 | 第22页 |
2.3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第22-29页 |
2.3.1 EPC总承包的适用对象 | 第22-24页 |
2.3.2 EPC总承包项目组织 | 第24-26页 |
2.3.3 EPC总承包核心要素 | 第26页 |
2.3.4 EPC总承包模式合同风险 | 第26-29页 |
3 国投罗钾EPC项目概述 | 第29-35页 |
3.1 化工部长沙设计院简介及项目应用条件 | 第29-30页 |
3.1.1 化工部长沙设计院简介 | 第29-30页 |
3.1.2 项目应用条件 | 第30页 |
3.2 项目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3.2.1 项目概况 | 第30-31页 |
3.2.2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页 |
3.2.3 项目范围 | 第31-32页 |
3.3 项目的管理模式及组织机构 | 第32-35页 |
3.3.1 项目的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3.3.2 组织机构 | 第33-35页 |
4 国投罗钾项目EPC总承包核心要素实施管理措施 | 第35-60页 |
4.1 项目设计实施管理措施 | 第35-37页 |
4.1.1 设计目标 | 第35页 |
4.1.2 设计范围和设计分工 | 第35页 |
4.1.3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35-36页 |
4.1.4 设计质量、进度控制 | 第36-37页 |
4.1.5 设计HSE管理 | 第37页 |
4.1.6 技术服务及设计联络计划 | 第37页 |
4.2 项目采购实施管理措施 | 第37-42页 |
4.2.1 采购范围 | 第38页 |
4.2.2 采购分工 | 第38-39页 |
4.2.3 采购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4.2.4 采购费用控制 | 第40页 |
4.2.5 采购质量控制 | 第40-41页 |
4.2.6 采购进度控制 | 第41页 |
4.2.7 采购HSE管理 | 第41页 |
4.2.8 文件资料控制要求 | 第41页 |
4.2.9 采购组织 | 第41-42页 |
4.3 项目施工实施管理措施 | 第42-54页 |
4.3.1 施工策划 | 第42-43页 |
4.3.2 施工HSE管理原则 | 第43-45页 |
4.3.3 施工分包原则及施工主要分包方案 | 第45-47页 |
4.3.4 施工组织 | 第47-48页 |
4.3.5 临时设施和公用设施计划 | 第48-51页 |
4.3.6 施工计划 | 第51-52页 |
4.3.7 施工质量管理 | 第52-53页 |
4.3.8 施工交接 | 第53-54页 |
4.4 项目试运行实施管理措施 | 第54-56页 |
4.4.1 试车原则 | 第54页 |
4.4.2 试车的目的与任务 | 第54页 |
4.4.3 试车QHSE管理目标 | 第54-55页 |
4.4.4 试车组织机构与组织管理 | 第55页 |
4.4.5 试车所需外部条件及辅助设施 | 第55页 |
4.4.6 试车必须具备的条件 | 第55页 |
4.4.7 试车程序及进度 | 第55-56页 |
4.4.8 开车HSE管理 | 第56页 |
4.4.9 开车文件资料管理 | 第56页 |
4.5 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 第56-60页 |
4.5.1 设计风险 | 第56-57页 |
4.5.2 采购风险 | 第57页 |
4.5.3 施工风险 | 第57-58页 |
4.5.4 开车风险管理 | 第58-60页 |
5 国投罗钾项目EPC总承包模式应用综合效果及对策建议 | 第60-68页 |
5.1 EPC总承包项目应用的综合效果 | 第60-61页 |
5.2 EPC总承包项目应用存在的不足 | 第61页 |
5.3 完善EPC总承包项目应用的对策建议 | 第61-68页 |
5.3.1 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5.3.2 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62-64页 |
5.3.3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 第64-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