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铬复合烧结矿的制备与还原分离行为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不锈钢的发展及市场前景 | 第9-10页 |
| 1.2 不锈钢中镍、铬的作用及需求 | 第10-11页 |
| 1.3 镍矿与铬铁矿资源概况 | 第11-13页 |
| 1.3.1 镍资源及利用 | 第11-13页 |
| 1.3.2 铬资源及利用 | 第13页 |
| 1.4 不锈钢母液制备工艺 | 第13-16页 |
| 1.4.1 电弧炉法 | 第14页 |
| 1.4.2 转炉型熔融还原法 | 第14-15页 |
| 1.4.3 高炉冶炼含铬铁水 | 第15-16页 |
| 1.5 课题意义及内容 | 第16-19页 |
| 2 复合矿烧结工艺优化及固结机理研究 | 第19-49页 |
| 2.1 原料物理化学性质 | 第19-25页 |
| 2.1.1 原料化学成分 | 第19-20页 |
| 2.1.2 粒度分析 | 第20-21页 |
| 2.1.3 表面形貌 | 第21-22页 |
| 2.1.4 XRD分析 | 第22-23页 |
| 2.1.5 热分析 | 第23-25页 |
| 2.2 实验方法与实验装置 | 第25-28页 |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 2.3.1 不同加水量条件下实验结果 | 第28-30页 |
| 2.3.2 不同配碳量条件下烧结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 2.3.3 不同碱度条件下烧结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 2.3.4 不同蛇纹石添加量条件下烧结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 2.3.5 不同矿石比条件下烧结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 2.3.6 不同返矿比例条件下烧结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 2.4 固结机理 | 第40-47页 |
| 2.4.1 液相理论计算 | 第41-45页 |
| 2.4.2 矿相结构 | 第45-47页 |
| 2.5 小结 | 第47-49页 |
| 3 烧结矿还原热力学研究 | 第49-61页 |
| 3.1 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 3.2 铬铁矿还原热力学 | 第50-53页 |
| 3.2.1 铬铁矿碳热还原热力学 | 第50-52页 |
| 3.2.2 CO还原铬铁矿的热力学 | 第52-53页 |
| 3.3 炉渣液相线温度及粘度计算 | 第53-59页 |
| 3.3.1 金属熔点及炉渣液相线温度 | 第53-56页 |
| 3.3.2 炉渣粘度 | 第56-59页 |
| 3.4 小结 | 第59-61页 |
| 4 烧结矿还原过程实验研究 | 第61-75页 |
| 4.1 实验方法与装置 | 第61-63页 |
| 4.1.1 实验流程 | 第61-62页 |
| 4.1.2 实验装置 | 第62-63页 |
| 4.2 不同温度条件下还原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 4.3 不同熔剂对还原的影响 | 第66-71页 |
| 4.3.1 CaO对还原的影响 | 第67-68页 |
| 4.3.2 SiO_2对还原的影响 | 第68-70页 |
| 4.3.3 MgO对还原过程的影响 | 第70-71页 |
| 4.4 炉渣成分 | 第71-73页 |
| 4.5 小结 | 第73-75页 |
| 5 结论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