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巨灾风险债券的定价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0 前言 | 第11-18页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义 | 第11-12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0.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16页 |
0.3 研究内容与论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1 巨灾风险证券化概述 | 第18-28页 |
1.1 巨灾风险的识别 | 第18-19页 |
1.2 巨灾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1.2.1 巨灾保险与再保险 | 第19页 |
1.2.2 巨灾风险证券化及其优势 | 第19-21页 |
1.3 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巨灾债券 | 第21-23页 |
1.3.1 巨灾债券及其特征 | 第21页 |
1.3.2 巨灾债券的优势与不足 | 第21-23页 |
1.4 巨灾债券发行实例——USAA 飓风债券 | 第23-25页 |
1.5 巨灾债券定价模型 | 第25-28页 |
1.5.1 金融理论下的巨灾债券定价模型 | 第26-27页 |
1.5.2 风险理论下的巨灾债券定价模型 | 第27-28页 |
2 我国地震巨灾风险及其证券化状况 | 第28-32页 |
2.1 我国的地震巨灾风险状况 | 第28-29页 |
2.2 我国现行地震灾害补偿方式 | 第29-30页 |
2.3 国外发行地震巨灾债券的情况 | 第30页 |
2.4 发展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试点工作的构想 | 第30-32页 |
3 巨灾债券运行模式及产品要素设计 | 第32-43页 |
3.1 巨灾债券的运行模式 | 第32-37页 |
3.1.1 巨灾债券的交易机制 | 第32-34页 |
3.1.2 巨灾债券的触发机制 | 第34-36页 |
3.1.3 巨灾债券的发行程序 | 第36-37页 |
3.2 巨灾债券产品设计要素 | 第37-38页 |
3.2.1 巨灾债券定价的影响因素 | 第37页 |
3.2.2 巨灾债券的风险分类 | 第37-38页 |
3.2.3 巨灾债券的契约条款 | 第38页 |
3.3 我国地震巨灾债券的主要结构 | 第38-43页 |
3.3.1 触发机制设计 | 第38-40页 |
3.3.2 返本息比例设计 | 第40页 |
3.3.3 SPV的设置 | 第40-41页 |
3.3.4 运行模式的设置 | 第41-42页 |
3.3.5 限制性条款设计 | 第42-43页 |
4 我国地震巨灾风险债券的定价步骤 | 第43-60页 |
4.1 巨灾债券定价模型及方法的选取 | 第43-45页 |
4.1.1 巨灾债券定价模型比较分析 | 第43页 |
4.1.2 蒙特卡洛方法 | 第43-45页 |
4.2 我国地震巨灾损失经验累计分布函数的建立 | 第45-49页 |
4.2.1 样本数据选取 | 第45-48页 |
4.2.2 建立我国地震损失的经验累计分布函数 | 第48-49页 |
4.3 我国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分布的拟合 | 第49-58页 |
4.3.1 损失分布拟合函数的选取 | 第49-53页 |
4.3.2 三种概率分布拟合效果比较 | 第53-58页 |
4.4 我国地震巨灾发生次数的拟合 | 第58-60页 |
5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我国地震巨灾风险债券定价 | 第60-66页 |
5.1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触发点概率研究 | 第60-61页 |
5.2 地震灾害债券收益率的确定 | 第61-62页 |
5.3 地震灾害债券价格的确定 | 第62-64页 |
5.3.1 单一时期地震巨灾债券定价 | 第63页 |
5.3.2 两期地震巨灾债券定价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