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职业教育的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9-1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动态分析 | 第10-13页 |
一、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一、 生产要素理论 | 第13页 |
二、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3-14页 |
三、 区城经济发展理论 | 第14页 |
四、 资源依赖理论 | 第14-15页 |
五、 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职业教育及其发展战略概述 | 第17-23页 |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 第18页 |
一、 萌芽期 | 第18页 |
二、 建设期 | 第18页 |
三、 发展期 | 第18页 |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一、 职业教育的社会性 | 第18-19页 |
二、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 第19页 |
三、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 第19页 |
四、 职业教育的地域性 | 第19页 |
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功能 | 第19-21页 |
一、 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运行机制 | 第20页 |
二、 加快职业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 第20页 |
三、 加强职业教育,促进个人发展 | 第20-21页 |
第五节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21-23页 |
一、 发展战略 | 第21-22页 |
二、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概况 | 第23-24页 |
一、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 第23页 |
二、 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 第23页 |
三、 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 第23-24页 |
四、 培养模式取得新突破 | 第24页 |
第二节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4-37页 |
一、 高职发展的定位存在偏差 | 第24-25页 |
二、 高职经费投入不足 | 第25-27页 |
三、 高职生源情况 | 第27-28页 |
四、 专业设置所面临的问题 | 第28-29页 |
五、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六、 教材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七、 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借鉴 | 第37-45页 |
第一节 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 第37-39页 |
一、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 第37-38页 |
二、 美国的“合作”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及特点 | 第38页 |
三、 加拿大“CBE”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及特点 | 第38-39页 |
四、 日本和韩国的“终身”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及特点 | 第39页 |
第二节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及特点 | 第39-43页 |
一、 苏、浙、沪模式及特点 | 第39-41页 |
二、 广东和香港模式及特点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职业教育对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43-45页 |
一、 设立职业教育监管机构,为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 第43页 |
二、 建立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 | 第43-44页 |
三、 以市场为主体建立动态的课程体系 | 第44页 |
四、 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分析 | 第45-52页 |
第一节 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背景分析 | 第45-47页 |
一、 社会背景宏观分析 | 第45页 |
二、 社会背景微观分析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依据 | 第47-52页 |
一、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 第48页 |
二、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48-49页 |
三、 SWOT 分析 | 第49-50页 |
四、 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建议 | 第52-61页 |
第一节 资金支持战略 | 第52-53页 |
一、 提高政府投资 | 第52页 |
二、 引导企业投入 | 第52-53页 |
三、 鼓励教育消费 | 第53页 |
第二节 课程品牌发展战略 | 第53-57页 |
一、 合理设置专业建设 | 第53-54页 |
二、 优化课程改革 | 第54-56页 |
三、 完善教材改革 | 第56-57页 |
四、 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 第57页 |
第三节 人才师资战略 | 第57-59页 |
一、 提高待遇 | 第58页 |
二、 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58页 |
三、 加大师资培训 | 第58-59页 |
四、 建设兼职教师管理体系 | 第59页 |
五、 校企联合达成共赢 | 第59页 |
第四节 品牌营销战略 | 第59-61页 |
一、 特色品牌专业 | 第59-60页 |
二、 优化学生资源 | 第60页 |
三、 专业面向就业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