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化感作用研究概况 | 第13-25页 |
| 1.2.1 化感作用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 第13页 |
| 1.2.2 植物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 第13-17页 |
| 1.2.3 植物化感作用与环境的关系 | 第17-18页 |
| 1.2.4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主要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 1.2.5 化感作用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22页 |
| 1.2.6 化感作用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 1.2.7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植被群落状况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9页 |
| 2.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2.1.1 黑沙蒿枝叶与枯落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25页 |
| 2.1.2 羊柴枝叶与枯落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25页 |
| 2.1.3 柠条枝叶与枯落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25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 2.2.1 野外调查与试验样品采集 | 第25-26页 |
| 2.2.2 浸提液制备 | 第26页 |
| 2.2.3 种子发芽试验 | 第26页 |
| 2.2.4 幼苗生长试验 | 第26-27页 |
| 2.2.5 指标的选择与测定 | 第27页 |
| 2.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7-28页 |
| 2.2.7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黑沙蒿的化感作用 | 第29-41页 |
| 3.1 黑沙蒿枝叶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29-34页 |
| 3.1.1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1.2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34页 |
| 3.2 黑沙蒿枯落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34-41页 |
| 3.2.1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4页 |
| 3.2.2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4-41页 |
| 第四章 羊柴的化感作用 | 第41-51页 |
| 4.1 羊柴枝叶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41-46页 |
| 4.1.1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1页 |
| 4.1.2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1-46页 |
| 4.2 羊柴枯落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46-51页 |
| 4.2.1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6页 |
| 4.2.2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6-51页 |
| 第五章 柠条的化感作用 | 第51-61页 |
| 5.1 柠条枝叶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51-56页 |
| 5.1.1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1页 |
| 5.1.2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1-56页 |
| 5.2 柠条枯落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 第56-61页 |
| 5.2.1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6页 |
| 5.2.2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6-61页 |
| 第六章 化感作用综合分析 | 第61-67页 |
| 6.1 黑沙蒿枝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 第61页 |
| 6.2 黑沙蒿枯落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 第61-62页 |
| 6.3 羊柴枝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 第62页 |
| 6.4 羊柴枯落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 第62-63页 |
| 6.5 柠条枝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 第63页 |
| 6.6 柠条枯落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 第63-67页 |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7-72页 |
| 7.1 讨论 | 第67-71页 |
| 7.1.1 黑沙蒿的化感作用分析 | 第67-68页 |
| 7.1.2 羊柴的化感作用分析 | 第68页 |
| 7.1.3 柠条的化感作用分析 | 第68-69页 |
| 7.1.4. 黑沙蒿、羊柴与柠条化感互作与群落分布格局 | 第69-71页 |
| 7.2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