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案评选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3 抗震加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抗震加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抗震加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结构加固方案评选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加固技术 | 第18-27页 |
2.1 结构加固技术 | 第18页 |
2.2 结构加固原因 | 第18-19页 |
2.3 结构加固的特点和原则 | 第19-20页 |
2.3.1 结构加固的特点 | 第19页 |
2.3.2 结构加固的原则 | 第19-20页 |
2.4 混凝土框架结构常用抗震加固方法 | 第20-24页 |
2.4.1 直接加固法 | 第20-23页 |
2.4.2 间接加固法 | 第23页 |
2.4.3 加固方法旳选择 | 第23-24页 |
2.5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加固工作程序 | 第24-25页 |
2.6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加固方案制定 | 第25-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评选方法研究 | 第27-38页 |
3.1 价值工程理论简述 | 第27-30页 |
3.1.1 价值工程的三要素 | 第27-28页 |
3.1.2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3.1.3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 第29-30页 |
3.2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评选方法 | 第30-37页 |
3.2.1 基本步骤 | 第31页 |
3.2.2 计算功能指数 | 第31-35页 |
3.2.3 计算成本指数 | 第35-36页 |
3.2.4 计算价值指数 | 第36-37页 |
3.2.5 加固方案评选 | 第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加固设计方案研究 | 第38-60页 |
4.1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加固设计特点 | 第38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38-45页 |
4.2.1 基本情况 | 第38-40页 |
4.2.2 检测鉴定情况 | 第40-42页 |
4.2.3 抗震验算及分析 | 第42-45页 |
4.3 加固方案 | 第45-58页 |
4.3.1 加固方案Ⅰ | 第45-50页 |
4.3.2 加固方案Ⅱ | 第50-54页 |
4.3.3 加固方案Ⅲ | 第54-58页 |
4.4 三种加固方案对比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评选 | 第60-67页 |
5.1 各方案功能指数计算 | 第60-62页 |
5.1.1 功能重要性系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5.1.2 各方案功能加权分 | 第61-62页 |
5.1.3 各方案功能指数 | 第62页 |
5.2 各方案成本指数计算 | 第62-65页 |
5.2.1 方案Ⅰ总成本费用 | 第62-63页 |
5.2.2 方案Ⅱ总成本费用 | 第63-64页 |
5.2.3 方案Ⅲ总成本费用 | 第64-65页 |
5.2.4 各方案成本指数 | 第65页 |
5.3 各方案价值指数计算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7-68页 |
6.1 结论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