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播音员或者主持人个人素质 | 第11页 |
2. 播音主持实践活动中的不良现象 | 第11-12页 |
3. 播音员或者主持人个人形象建设的探讨 | 第12页 |
4. 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分析播音主持不良现象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 文献梳理法 | 第13页 |
2. 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3. 个案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二、 我国播音主持活动发展历程与现状研究 | 第14-20页 |
(一) 我国播音主持活动的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 第14-15页 |
(二) 我国播音主持活动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 第15-16页 |
2. 我国播音主持活动的业界发展现状 | 第16页 |
(三) 我国播音主持人员的基本素养 | 第16-20页 |
1. 明确的舆论引导意识 | 第16-17页 |
2. 规范化的播音主持专业意识 | 第17页 |
3. 人性化的公众服务意识 | 第17页 |
4. 特色化的播音主持样式 | 第17-20页 |
三、 伦理学视野下的播音主持人员行为研究 | 第20-30页 |
(一)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 它是一部关于社会道德的学科 | 第20页 |
2. 它是一部关于社会规范的学科 | 第20-21页 |
3. 它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意识的学科 | 第21页 |
(二) 伦理学视野下播音主持人员行为研究的前期理论积淀 | 第21-23页 |
1. 新闻伦理学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2. 传播伦理学研究概述 | 第22页 |
3. 媒体与信息伦理学研究概述 | 第22-23页 |
(三) 伦理学视野下播音主持人员研究的内容 | 第23-26页 |
1. 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 第23页 |
2. 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语言行为 | 第23-24页 |
3. 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 | 第24页 |
4. 播音主持活动的节目内容 | 第24-25页 |
5. 新闻工作相关从业人员的个人行为 | 第25页 |
6. 社会公众对于媒体内容的需求 | 第25-26页 |
7. 相关制度和社会文化传统研究 | 第26页 |
(四) 伦理学视野下播音主持人员行为研究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 第26-30页 |
1. 明确其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2. 注重批判性的研究方法 | 第27页 |
3. 结合我国播音主持活动的发展实际 | 第27-28页 |
4. 注重对相关学科优秀理论的借鉴 | 第28-30页 |
四、 伦理学视野下我国播音主持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一) 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 | 第30-36页 |
1. 暴露目标对象的隐私导致侵权行为 | 第30-32页 |
2. 对报道内容妄加评论误导观众 | 第32-33页 |
3. 有偿新闻的泛滥 | 第33-34页 |
4. 播音主持工作人员语言或者行为方式的低俗性倾向 | 第34-35页 |
5. 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文化素养低下 | 第35页 |
6. 传播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 第35-36页 |
(二) 新闻相关工作人员存在的伦理失范现象 | 第36-38页 |
1. 新闻记者的伦理失范现象 | 第36-37页 |
2. 电视节目编辑的伦理失范现象 | 第37-38页 |
五、 对当前播音主持人员中伦理失范现象的几点建议 | 第38-44页 |
(一)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 第38-39页 |
1. 注重学生播音主持专业素养的提升 | 第38-39页 |
2.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 第39页 |
3.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自尊心 | 第39页 |
(二) 完善我国的监管制度与法律法规 | 第39-41页 |
1. 完善政府监管机构,加强节目内容审查 | 第40页 |
2. 为公众提供顺畅、便利的监督渠道 | 第40-41页 |
3.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 第41页 |
(三) 提升媒体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 | 第41-42页 |
(四) 对社会公众不正当思想的纠正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