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防窃听和防污染的安全网络编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网络编码的起源和发展第8-10页
    1.2 安全网络编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1 防窃听的网络编码第10页
        1.2.2 防污染的网络编码第10-11页
        1.2.3 防窃听和防污染的网络编码第11-12页
    1.3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及研究工作第12-14页
第二章 背景知识第14-32页
    2.1 网络编码定义第14-16页
    2.2 线性网络网络编码第16-20页
        2.2.1 线性网络编码的定义第16-18页
        2.2.2 线性网络编码的译码原理第18-19页
        2.2.3 线性网络编码的性质第19-20页
    2.3 随机网络编码第20-22页
    2.4 安全网络编码第22-32页
        2.4.1 存在窃听攻击的网络编码第22-25页
        2.4.2 存在污染攻击的网络编码第25-29页
        2.4.3 同时存在窃听攻击和污染攻击的网络编码第29-32页
第三章 基于安全网络编码的门限方案第32-42页
    3.1 弱安全网络编码第32-34页
        3.1.1 基本模型及定义第32-33页
        3.1.2 弱安全网络编码的编译码第33-34页
    3.2 传统的门限方案第34-36页
    3.3 基于安全网络编码的门限方案第36-40页
        3.3.1 基本模型第36-37页
        3.3.2 弱安全网络模型门限方案第37-40页
    3.4 一种改进的防窃听安全门限方案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防窃听和拜占庭攻击的安全网络编码第42-48页
    4.1 网络模型第42页
    4.2 攻击模型第42-43页
    4.3 安全的编码方式第43-44页
        4.3.1 信源节点的编码方式第43-44页
        4.3.2 信宿节点的解码方式第44页
    4.4 安全性分析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5.1 本文总结第48页
    5.2 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PPI网络中的应用及评价研究
下一篇:机会网络协作缓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