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ace的XQuery即时编译技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动机 | 第9-10页 |
1.3 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3.1 XQuery执行引擎 | 第10-11页 |
1.3.2 基于Trace的即时编译系统 | 第11-12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5 本文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6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背景知识与概念 | 第14-18页 |
2.1 XML | 第14-15页 |
2.2 XQuery | 第15页 |
2.3 即时编译 | 第15-17页 |
2.3.1 即时编译策略 | 第16-17页 |
2.4 SECD抽象机 | 第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查询计划的翻译 | 第18-28页 |
3.1 查询计划描述 | 第18-19页 |
3.2 SECD抽象机指令 | 第19-21页 |
3.2.1 基本指令 | 第19-20页 |
3.2.2 树模式指令 | 第20页 |
3.2.3 原语指令 | 第20-21页 |
3.3 查询计划的翻译 | 第21-23页 |
3.4 查询原语的翻译 | 第23-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基于Trace的即时编译技术 | 第28-38页 |
4.1 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4.2 基于Trace的即时编译过程 | 第29-32页 |
4.2.1 锚点识别 | 第29-30页 |
4.2.2 Trace探测 | 第30页 |
4.2.3 热踪程序生成 | 第30-31页 |
4.2.4 目标代码执行 | 第31-32页 |
4.3 Trace探测和执行算法 | 第32-33页 |
4.4 Trace树的动态扩展 | 第33-35页 |
4.5 热踪程序生成算法 | 第35-3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5章 即时编译系统的设计 | 第38-44页 |
5.1 系统框架 | 第38页 |
5.2 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5.3 详细设计 | 第39-42页 |
5.3.1 执行引擎总体设计 | 第39-41页 |
5.3.2 后端代码生成设计 | 第41-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6章 系统测试 | 第44-50页 |
6.1 测试计划 | 第44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44-45页 |
6.3 性能测试 | 第45-48页 |
6.3.1 与解释执行和基于方法即时编译比较 | 第45-47页 |
6.3.2 输入及执行次数影响 | 第47页 |
6.3.3 编译阈值影响 | 第47-4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