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内铁路物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铁路物流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2页 |
2.1 物流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物流概念的产生 | 第17页 |
2.1.2 物流相关定义 | 第17-18页 |
2.2 供应链管理 | 第18页 |
2.2.1 供应链管理概念 | 第18页 |
2.2.2 供应链特点 | 第18页 |
2.3 第三方物流 | 第18-19页 |
2.4 多式联运 | 第19页 |
2.5 物流联盟 | 第19-20页 |
2.5.1 物流联盟重要性 | 第19-20页 |
2.5.2 物流联盟的优势 | 第20页 |
2.6 SWOT分析法 | 第20-22页 |
2.6.1 传统SWOT分析法 | 第20-21页 |
2.6.2 SWOT定量分析 | 第21页 |
2.6.3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IFE)步骤 | 第21-22页 |
第3章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现状与分析 | 第22-33页 |
3.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1.1 德国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现状与分析 | 第22-23页 |
3.1.2 法国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现状与分析 | 第23页 |
3.1.3 美国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现状与分析 | 第23-24页 |
3.1.4 日本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现状与分析 | 第24页 |
3.2 我国铁路货运物流发展现状与分析 | 第24-30页 |
3.2.1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状况分析 | 第24-25页 |
3.2.2 我国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优势 | 第25-27页 |
3.2.3 我国铁路货运物流运输产品现状 | 第27-29页 |
3.2.4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页 |
3.2.5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3.3 借鉴与思考 | 第30-33页 |
3.3.1 整合资源形成运输合力 | 第30-31页 |
3.3.2 加强合作开展多式联运 | 第31页 |
3.3.3 开展集装箱“门到门”运输 | 第31-32页 |
3.3.4 拓展零散白货“点到点”业务 | 第32页 |
3.3.5 与社会物流构建物流联盟 | 第32-33页 |
第4章 北京铁路局管内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41页 |
4.1 北京铁路局货运发展状况 | 第33-36页 |
4.1.1 北京铁路局基本情况 | 第33页 |
4.1.2 北京铁路局货运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4.2 北京铁路局辖区物流发展状况 | 第36-41页 |
4.2.1 北京市物流市场现状 | 第36-37页 |
4.2.2 天津市物流市场现状 | 第37-39页 |
4.2.3 河北省物流市场现状 | 第39-41页 |
第5章 北京铁路局货运物流化发展SWOT分析 | 第41-52页 |
5.1 北京铁路局货运物流化优势分析(S) | 第41-43页 |
5.1.1 位置优越 | 第41-42页 |
5.1.2 资源丰富 | 第42页 |
5.1.3 运价优惠 | 第42页 |
5.1.4 路网发达 | 第42页 |
5.1.5 环保节能 | 第42-43页 |
5.2 货运物流化劣势分析(W) | 第43-45页 |
5.2.1 运价体制僵化 | 第43页 |
5.2.2 综合服务滞后 | 第43-44页 |
5.2.3 装备设施陈旧 | 第44页 |
5.2.4 信息化程度低 | 第44页 |
5.2.5 营销队伍薄弱 | 第44-45页 |
5.3 货运物流化机遇分析(O) | 第45-46页 |
5.3.1 国家政策支持 | 第45页 |
5.3.2 区域经济发展 | 第45页 |
5.3.3 物流市场广阔 | 第45页 |
5.3.4 货改成效凸显 | 第45-46页 |
5.4 货运物流化威胁分析(T) | 第46-47页 |
5.4.1 大宗货物减少 | 第46页 |
5.4.2 外资进驻压力 | 第46页 |
5.4.3 汽运强势竞争 | 第46页 |
5.4.4 物流需求变化 | 第46-47页 |
5.5 SWOT定量分析 | 第47-52页 |
5.5.1 建立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47-48页 |
5.5.2 计算总力度和构建战略四边形 | 第48-49页 |
5.5.3 确定战略方位角和强度系数 | 第49-50页 |
5.5.4 战略选择 | 第50-52页 |
第6章 北京铁路局货运物流化发展实施对策 | 第52-67页 |
6.1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 第52-54页 |
6.1.1 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 第52页 |
6.1.2 加强全员物流教育 | 第52-53页 |
6.1.3 建设搬运装卸专业队伍 | 第53页 |
6.1.4 成立物流营销团队 | 第53-54页 |
6.2 改进物流服务方式 | 第54-56页 |
6.2.1 努力完善服务方式 | 第54-55页 |
6.2.2 做好全程物流服务 | 第55页 |
6.2.3 实行市场化定价 | 第55-56页 |
6.3 创新货运物流产品 | 第56-59页 |
6.3.1 研究开发新产品 | 第56-57页 |
6.3.2 扩展白货物流市场 | 第57-58页 |
6.3.3 拓展快件运输市场 | 第58页 |
6.3.4 巩固提升资源型产品物流业务 | 第58-59页 |
6.4 大力发展集装化运输 | 第59-60页 |
6.4.1 积极组织货物入箱 | 第59页 |
6.4.2 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 | 第59-60页 |
6.4.3 推广货运集装化 | 第60页 |
6.5 加强物流运输组织 | 第60-61页 |
6.5.1 强化运输时限保障 | 第60-61页 |
6.5.2 加强全程调度指挥 | 第61页 |
6.5.3 实行运到时限管理 | 第61页 |
6.6 加强仓储配送服务 | 第61-63页 |
6.6.1 发展仓储配送业务 | 第61-62页 |
6.6.2 规范优化业务组织 | 第62页 |
6.6.3 提高装卸管理水平 | 第62-63页 |
6.7 整合信息系统资源 | 第63-64页 |
6.8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第64-67页 |
6.8.1 优化物流网络规划布局 | 第64-65页 |
6.8.2 加快推进物流设施建设 | 第65页 |
6.8.3 积极发展物流园区 | 第65-66页 |
6.8.4 完善综合配套功能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