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1页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0.2 创新点 | 第9-10页 |
0.3 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1 庞大集团新股破发案例介绍 | 第11-17页 |
1.1 新股破发概述 | 第11-12页 |
1.2 庞大集团概况介绍 | 第12-14页 |
1.3 庞大集团 IPO 定价过程 | 第14-16页 |
1.4 庞大集团上市后的表现 | 第16-17页 |
2 庞大集团 IPO 估值及分析 | 第17-29页 |
2.1 IPO 定价的估值方法 | 第17-19页 |
2.1.1 股利贴现法 | 第17-18页 |
2.1.2 现金流贴现模型 | 第18页 |
2.1.3 可比公司法 | 第18-19页 |
2.2 运用可比公司市盈率法对庞大集团的 IPO 重新估值 | 第19-24页 |
2.2.1 选择恰当可比公司 | 第20页 |
2.2.2 计算估值区间 | 第20-24页 |
2.3 庞大集团新股破发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2.3.1 保荐人和承销商包装 | 第24-25页 |
2.3.2 投行的身份多重性 | 第25页 |
2.3.3 询价机构报价的随意性 | 第25-26页 |
2.3.4 承销费率的高涨 | 第26页 |
2.4 新股破发的负面影响 | 第26-29页 |
2.4.1 股价水平产生影响 | 第26页 |
2.4.2 投资者损失 | 第26-27页 |
2.4.3 对企业融资造成损失 | 第27-29页 |
3 IPO 高定价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3.1 影响我国新股高定价的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3.2 我国新股发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定价机制不完善 | 第30-31页 |
3.2.2 发行方式不完善 | 第31页 |
3.2.3 一级市场聚集资金量过大 | 第31-33页 |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3-36页 |
4.1 结论 | 第33-34页 |
4.2 对策建议 | 第34-36页 |
4.2.1 加强对保荐机构的监管 | 第34页 |
4.2.2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第34-35页 |
4.2.3 强化投行的职责与道德约束性 | 第35页 |
4.2.4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