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路线 | 第11-14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概述 | 第14-22页 |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4-16页 |
2.2 员工培训理论 | 第16-19页 |
2.2.1 培训需求分析理论 | 第17页 |
2.2.2 培训规划制定及培训实施理论 | 第17-19页 |
2.2.3 培训效果评估理论 | 第19页 |
2.3 优秀企业培训体系案例借鉴 | 第19-22页 |
2.3.1 西门子的人才培训体系 | 第20页 |
2.3.2 IBM:为员工描绘学习蓝图,将素质教育日常化 | 第20页 |
2.3.3 顶新集团的人才策略 | 第20页 |
2.3.4 优秀企业培训体系案例启示 | 第20-22页 |
第3章 重庆XH报关服务有限公司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36页 |
3.1 企业基本概况 | 第22页 |
3.2 企业组织架构 | 第22-23页 |
3.3 企业人力资源概况 | 第23-26页 |
3.3.1 各部门员工人数分布情况 | 第23-24页 |
3.3.2 员工学历构成情况 | 第24-25页 |
3.3.3 员工年龄结构情况 | 第25-26页 |
3.4 企业原有培训体系状况 | 第26-27页 |
3.4.1 培训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3.4.2 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 | 第27页 |
3.4.3 培训具体实施情况 | 第27页 |
3.4.4 培训效果评估情况 | 第27页 |
3.5 企业原有培训体系问题分析 | 第27-34页 |
3.5.1 培训整体满意度不佳 | 第28-29页 |
3.5.2 培训课程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 第29页 |
3.5.3 授课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评价欠佳 | 第29-30页 |
3.5.4 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未能深入人心 | 第30-31页 |
3.5.5 培训效果认同感较低 | 第31-32页 |
3.5.6 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不足 | 第32-33页 |
3.5.7 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较差 | 第33页 |
3.5.8 培训实施过程的运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 第33页 |
3.5.9 培训师资力量有限 | 第33-34页 |
3.5.10 培训评估环节较为薄弱 | 第34页 |
3.6 企业培训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3.6.1 重视程度不够,观念上存在误区 | 第34-35页 |
3.6.2 缺乏理论支撑,工作思路不清晰 | 第35页 |
3.6.3 培训体系超然独立,在公司的整体运行中孤立存在 | 第35-36页 |
第4章 重庆XH报关服务有限公司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再设计 | 第36-56页 |
4.1 培训体系再设计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4.2 培训体系再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4.2.1 企业战略导向原则 | 第37页 |
4.2.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第37页 |
4.2.3 点面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原则 | 第37页 |
4.2.4 注重培训的平衡性原则 | 第37页 |
4.2.5 坚持培训与其它运行模块有效对接原则 | 第37-38页 |
4.3 基层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 第38-41页 |
4.3.1 培训需求分析流程 | 第38页 |
4.3.2 培训需求调查实施 | 第38-39页 |
4.3.3 组织分析 | 第39-40页 |
4.3.4 任务分析 | 第40页 |
4.3.5 人员分析 | 第40-41页 |
4.3.6 受训员工的需求与期望 | 第41页 |
4.4 培训规划制定 | 第41-48页 |
4.4.1 构建丰富立体的课程体系 | 第41-45页 |
4.4.2 实现科学的师资队伍管理 | 第45-47页 |
4.4.3 大力推进培训方式的革新 | 第47-48页 |
4.4.4 制定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 | 第48页 |
4.5 培训实施运行 | 第48-50页 |
4.5.1 培训实施的前期准备 | 第49页 |
4.5.2 培训实施的运行管控 | 第49-50页 |
4.5.3 培训实施的后续管理 | 第50页 |
4.6 培训效果评估 | 第50-56页 |
4.6.1 反应评估 | 第50-51页 |
4.6.2 学习评估 | 第51-52页 |
4.6.3 行为评估 | 第52-53页 |
4.6.4 结果评估 | 第53-56页 |
第5章 培训体系的实施保障 | 第56-58页 |
5.1 切实转变培训观念 | 第56-57页 |
5.2 健全培训激励机制 | 第57页 |
5.3 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 | 第57-58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件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