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杂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含单异原子的五节杂环论文--氮杂茂(吡咯)族论文

吲哚衍生物对烯酰胺的加成反应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序言第10-14页
1 引言第14-29页
    1.1 吲哚及其衍生物与亚胺活性物质第14-15页
        1.1.1 吲哚及其衍生物第14-15页
        1.1.2 亚胺活性物质第15页
    1.2 傅-克反应第15-19页
        1.2.1 傅-克反应的机理第15-17页
        1.2.2 吲哚与亚胺的傅-克反应的研究第17-18页
        1.2.3 吲哚与异构化亚胺的傅-克反应研究第18-19页
    1.3 烯酰胺的应用与合成简述第19-24页
        1.3.1 烯酰胺化合物的应用背景第19-21页
        1.3.2 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21-24页
    1.4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的应用与合成简述第24-27页
        1.4.1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的背景第24-25页
        1.4.2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的合成第25-27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7-29页
        1.5.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7页
        1.5.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7-29页
2 烯酰胺与吲哚衍生物的加成反应第29-39页
    2.1 实验方案第29-32页
        2.1.1 初始条件和筛选方向第30-31页
        2.1.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31页
        2.1.3 表征设备和方法第31-32页
    2.2 标准底物1A的合成与表征第32-35页
        2.2.1 标准底物1a的合成第32-33页
        2.2.2 标准底物1a的表征第33-35页
    2.3 标准产物3AA的合成与表征第35-36页
        2.3.1 标准产物3aa的合成与分离第35页
        2.3.2 标准产物3aa的表征第35-36页
        2.3.3 标准底物与产物的定量方法和标准曲线第36页
    2.4 条件优化第36-39页
3 拓展底物-烯酰胺类化合物第39-53页
    3.1 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39-45页
        3.1.1 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简述第39-40页
        3.1.2 烯酰胺类化合物1b的表征第40页
        3.1.3 烯酰胺类化合物1c与表征第40-41页
        3.1.4 烯酰胺类化合物1d的表征第41-42页
        3.1.5 烯酰胺类化合物1e的表征第42页
        3.1.6 烯酰胺类化合物1f的表征第42-43页
        3.1.7 烯酰胺类化合物1g的表征第43-44页
        3.1.8 烯酰胺类化合物1h的表征第44页
        3.1.9 烯酰胺类化合物1i的表征第44-45页
        3.1.10 烯酰胺类化合物1j的表征第45页
    3.2 吲哚与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反应第45-53页
        3.2.1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ba(3ca,3da)的合成与表征第47-48页
        3.2.2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ea(3fa)的合成与表征第48-49页
        3.2.3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ga的合成与表征第49-50页
        3.2.4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ha的合成与表征第50-51页
        3.2.5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ia的合成与表征第51-52页
        3.2.6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4的合成与表征第52-53页
4 拓展底物-吲哚衍生物第53-66页
    4.1第53-63页
        4.1.1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b的合成与表征第53-54页
        4.1.2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c的合成与表征第54-55页
        4.1.3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d的合成与表征第55-56页
        4.1.4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e的合成与表征第56-57页
        4.1.5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f的合成与表征第57-58页
        4.1.6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g的合成与表征第58-59页
        4.1.7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h的合成与表征第59-60页
        4.1.8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i的合成与表征第60-61页
        4.1.9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3aj的合成与表征第61-63页
    4.2 控制实验第63-66页
        4.2.1 控制反应捕获中间体第63-64页
        4.2.2 中间体的表征第64-65页
        4.2.3 可能的反应路径及机理第65-66页
5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 A第70-97页
    1 烯酰胺化合物的核磁谱图第70-80页
    2 双吲哚基烷烃化合物的核磁谱图第80-9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9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梅与乌梅炭的标准饮片制备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由七水合硫酸亚铁制备草酸亚铁和聚磷硫酸铁(P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