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后台业务集约处理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商业银行后台集约运营的概念 | 第15页 |
2.2 商业银行后台集约运营的意义与原则 | 第15-17页 |
2.2.1 集约运营的意义 | 第15-16页 |
2.2.2 集约运营的原则 | 第16-17页 |
2.3 商业银行后台集约运营的实施方法与实施路径 | 第17-19页 |
2.3.1 集约运营的实施方法 | 第17页 |
2.3.2 集约运营的实施路径 | 第17-19页 |
第3章 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9-25页 |
3.1 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管理现状 | 第19-20页 |
3.2 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处理管理现状 | 第20-21页 |
3.3 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管理现状与启示 | 第21-23页 |
3.3.1 工商银行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现状与启示 | 第21-22页 |
3.3.2 建设银行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现状与启示 | 第22页 |
3.3.3 招商银行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现状与启示 | 第22-23页 |
3.4 零售信贷业务集约运营可行性评估 | 第23-25页 |
3.4.1 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经验对集约运营体系的启示 | 第23-24页 |
3.4.2 零售信贷业务集约运营综合评估 | 第24-25页 |
第4章 交通银行武汉金融服务中心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管理现状与问题的案例分析 | 第25-32页 |
4.1 交通银行武汉金融服务中心零售信贷业务集约管理整体情况 | 第25-27页 |
4.1.1 个贷录入运行情况 | 第25-26页 |
4.1.2 贷前核查运行情况 | 第26页 |
4.1.3 贷后核查运行情况 | 第26页 |
4.1.4 贷后监控业务运行情况 | 第26-27页 |
4.1.5 逾期催收业务运行情况 | 第27页 |
4.2 交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4.2.1 管理模式不科学 | 第28页 |
4.2.2 服务规范不标准 | 第28页 |
4.2.3 信息资源不共享 | 第28-29页 |
4.2.4 风险防范不体系 | 第29页 |
4.3 交通银行武汉金融服务中心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处理的优势 | 第29-32页 |
4.3.1 业务处理集约化优势 | 第29页 |
4.3.2 人力资源备员化优势 | 第29-30页 |
4.3.3 管理模式板块化优势 | 第30页 |
4.3.4 风险防范体系化优势 | 第30页 |
4.3.5 服务规范标准化优势 | 第30页 |
4.3.6 信息资源共享化优势 | 第30-32页 |
第5章 交通银行武汉金融服务中心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化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第32-36页 |
5.1 武汉金融服务中心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处理体系设计思路 | 第32-35页 |
5.1.1 集约化业务集中处理需求设计 | 第32-33页 |
5.1.2 集约化业务处理培训体系设计 | 第33-34页 |
5.1.3 集约化业务集中管理体系设计 | 第34-35页 |
5.2 武汉金融服务中心零售信贷业务集约处理体系优化方案 | 第35-36页 |
5.2.1 统筹现有资源 | 第35页 |
5.2.2 明确服务标准 | 第35页 |
5.2.3 共享资源信息 | 第35页 |
5.2.4 构建风控体系 | 第35-36页 |
第6章 交通银行武汉金融服务中心零售信贷业务集约管理体系实施与保障 | 第36-41页 |
6.1 实施计划目标 | 第36页 |
6.2 实施计划优势 | 第36-37页 |
6.3 实施计划组织架构 | 第37页 |
6.4 各处理环节职责分工 | 第37-38页 |
6.5 各环节人力测算及保障 | 第38-39页 |
6.6 运营管理建议 | 第39-41页 |
第7章 结语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