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天津宗教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第2章 我国宗教养老的政策、需求和发展现状第15-21页
    2.1 我国宗教养老的政策第15-17页
        2.1.1 宗教参与养老的内涵第15-16页
        2.1.2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与政策第16-17页
    2.2 我国宗教养老的需求第17-18页
        2.2.1 宗教发展情况第17-18页
        2.2.2 宗教养老需求分析第18页
    2.3 我国宗教养老的发展现状第18-21页
        2.3.1 宗教界参与养老的优势第18-19页
        2.3.2 宗教界参与养老的不足第19页
        2.3.3 目前国内一些宗教养老机构的情况第19-21页
第3章 天津宗教养老的调查和分析第21-32页
    3.1 天津宗教发展情况第21-22页
    3.2 天津宗教养老模式调查第22-28页
        3.2.1 机构养老模式——天津市穆斯林养老院第22-25页
        3.2.2 教俗结合模式——鸿臣安老之家第25-26页
        3.2.3 宗教慈善救助支持养老模式——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第26-27页
        3.2.4 义工参与模式——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义工服务第27-28页
    3.3 天津各宗教养老模式特点比较第28-29页
        3.3.1 机构养老模式第28页
        3.3.2 教俗结合模式第28-29页
        3.3.3 宗教慈善救助支持养老模式第29页
        3.3.4 义工参与模式第29页
    3.4 天津宗教养老的需求和供给分析第29-31页
    3.5 天津宗教养老的SWOT分析第31-32页
第4章 天津宗教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第32-38页
    4.1 政策制约第32-33页
        4.1.1 政策不具体、支持力度不够第32页
        4.1.2 规划及监管缺位第32-33页
    4.2 宗教界自身能力制约第33-34页
        4.2.1 宗教界兴办养老机构的力量不足第33页
        4.2.2 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资金紧张第33页
        4.2.3 救济型慈善组织单一第33-34页
        4.2.4 义工服务扎堆现象第34页
        4.2.5 基督教男女青年会的潜力未被挖掘第34页
    4.3 养老服务宗教色彩问题第34-35页
    4.4 服务对象主观意愿制约第35-36页
    4.5 宗教养老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6-38页
        4.5.1 政策之难第36页
        4.5.2 宗教界自身之难第36-38页
第5章 天津宗教养老模式的选择和发展建议第38-44页
    5.1 天津宗教界养老模式的选择第38-40页
        5.1.1 做好现有的养老模式第38页
        5.1.2 尝试参与其他养老模式第38-40页
    5.2 促进天津宗教养老发展的对策第40-44页
        5.2.1 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使养老行为规范化第40页
        5.2.2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使养老行为专业化第40-41页
        5.2.3 正确看待宗教色彩使养老行为社会化第41页
        5.2.4 发掘青年会养老潜力使影响力扩大化第41-42页
        5.2.5 差别化收费使资金来源稳定第42页
        5.2.6 大胆创新使运营模式商业化第42-44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6.1 研究结论第44-45页
    6.2 研究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商业伦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基于电子商务视角
下一篇:基于心理帮扶角度的工人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