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模式下业主委员会制度的重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页 |
第一章 业主委员会法律制度概况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国内业主委员会制度解说 | 第11-15页 |
一、业主 | 第12页 |
二、物业 | 第12-13页 |
三、业主委员会 | 第13页 |
四、业主委员会的特征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国外业主委员会制度解说 | 第15-19页 |
一、日本 | 第15-16页 |
二、法国 | 第16-17页 |
三、德国 | 第17页 |
四、美国 | 第17-18页 |
五、瑞士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现行模式下业主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 第19-29页 |
第一节 法律地位层面 | 第19-21页 |
一、业主委员会缺乏自主决策权 | 第19-20页 |
二、法律形式层面存在矛盾 | 第20页 |
三、诉讼主体资格无法确认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法律关系层面 | 第21-24页 |
一、与业主大会及业主关系 | 第21-22页 |
二、与物业公司关系 | 第22-23页 |
三、与居委会关系 | 第23-24页 |
第三节 薪酬与激励层面 | 第24-29页 |
一、经费和薪酬保障不利 | 第24-25页 |
二、监督与激励机制缺失 | 第25-27页 |
三、业主委员会专业化不够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信托模式下业主委员会制度的重构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我国信托立法及实践 | 第29-31页 |
一、我国信托立法历程与概况 | 第29-30页 |
二、民事信托在我国的有关实践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业主委员会的信托模式安排 | 第31-37页 |
一、信托财产的确定 | 第32-34页 |
二、信托各方权利义务安排 | 第34-37页 |
第三节 信托模式下对原有困境的解决 | 第37-40页 |
一、法律地位明确 | 第37页 |
二、业主权利有效保障 | 第37-38页 |
三、业主委员会职业化与专业化 | 第38页 |
四、法律关系清晰 | 第38-39页 |
五、经费来源与激励监督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问题与建议 | 第40-43页 |
第一节 新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一、物权法定原则与信托制度的冲突 | 第40-41页 |
二、物权登记制度障碍 | 第41-42页 |
三、法律适用冲突 | 第42页 |
第二节 立法及司法建议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