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4-1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2页 |
2.1 患者信息和标本 | 第17页 |
2.2 细胞系 | 第17-18页 |
2.3 质粒转染和小干扰RNA处理 | 第18页 |
2.4 蛋白质免疫印迹 | 第18-19页 |
2.5 Quantitativereal-timePCR | 第19-20页 |
2.6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第20页 |
2.7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20-21页 |
2.8 荧光原位杂交 | 第21页 |
2.9 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 | 第22-38页 |
3.1 E6/E7,LKB1,SP1,hTERC的mRNA表达和hTERC的异型扩增在临床患者良恶性支气管刷检细胞中均有显著差异 | 第22页 |
3.2 肺癌患者支气管刷检细胞中SP1,hTERC的mRNA和hTERC的异型扩增与E6/E7mRNA呈正相关,而LKB1与E6/E7,SP1,hTERC的mRNA和hTERC的异型扩增呈负相关 | 第22-23页 |
3.3 E6/E7负向调控LKB1的表达并正向调控SP1和hTERC的表达和SP1的转录活性 | 第23-30页 |
3.4 LKB1负向调控SP1、hTERC表达以及SP1的转录活性,并磷酸化SP1 | 第30-35页 |
3.5 LKB1对SP1的磷酸化作用能够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被E6/E7解除 | 第35-36页 |
3.6 SP1通过与hTERC启动子直接结合上调hTERC的转录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综述 | 第48-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