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2.1 FDI技术溢出的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1.1 FDI水平技术溢出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1.2 FDI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1.3 FDI技术溢出诱致要素偏向性的文献综述 | 第21页 |
2.2 关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2.2.1 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定量测算 | 第22-24页 |
2.2.3 技术进步偏向性应用领域的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2.3 现有文献述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FDI技术溢出引致要素偏向的机理 | 第27-32页 |
3.1 FDI水平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性的形成机理 | 第27-28页 |
3.2 FDI垂直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性的形成机理 | 第28-31页 |
3.2.1 FDI前向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性的形成机理 | 第28-29页 |
3.2.2 FDI后向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性的形成机理 | 第29-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效应的测算与判定方法 | 第32-37页 |
4.1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构建 | 第32-34页 |
4.2 要素间替代弹性的测算公式 | 第34-35页 |
4.3 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效应的测算与判定方法 | 第35页 |
4.4 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五章 FDI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效应的检验 | 第37-66页 |
5.1 实证模型设计 | 第37页 |
5.2 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 第37-43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5.2.2 数据处理 | 第39-43页 |
5.2.3 变量的定义 | 第43页 |
5.3 制造业整体实证结果及技术进步偏向性测算结果 | 第43-50页 |
5.3.1 总成本方程回归结果 | 第44-45页 |
5.3.2 同期相关性检验结果 | 第45-46页 |
5.3.3 要素替代弹性测算结果 | 第46-47页 |
5.3.4 要素相对投入比例测算结果 | 第47-48页 |
5.3.5 FDI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性的判定结果 | 第48-50页 |
5.4 高资本密集高能耗行业实证结果及技术进步偏向性测算结果 | 第50-56页 |
5.4.1 总成本方程回归结果 | 第50-51页 |
5.4.2 同期相关性检验结果 | 第51-53页 |
5.4.3 要素替代弹性测算结果 | 第53页 |
5.4.4 要素相对投入比例测算结果 | 第53-54页 |
5.4.5 FDI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性的判定结果 | 第54-56页 |
5.5 高劳动密集低能耗行业实证结果及技术进步偏向性测算结果 | 第56-62页 |
5.5.1 总成本方程回归结果 | 第56-58页 |
5.5.2 同期相关性检验结果 | 第58-59页 |
5.5.3 要素替代弹性测算结果 | 第59-60页 |
5.5.4 要素相对投入比例测算结果 | 第60页 |
5.5.5 FDI技术溢出要素偏向性的判定结果 | 第60-62页 |
5.6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62-66页 |
5.6.1 FDI水平技术溢出效应的要素偏向性 | 第63-64页 |
5.6.2 FDI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要素偏向性 | 第64页 |
5.6.3 FDI后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要素偏向性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