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2 环境保护与环保措施 | 第13-15页 |
1.2.1 环境保护与国内外进展 | 第14-15页 |
1.2.2 环保措施的范围 | 第15页 |
1.3 环境伦理与环保措施 | 第15-17页 |
1.4 石油工程与环保措施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原油田及其环保措施 | 第19-25页 |
2.1 中原油田现状 | 第19-20页 |
2.2 中原油田石油作业流程 | 第20-21页 |
2.3 中原油田的环保措施 | 第21-25页 |
2.3.1 中原油田环保措施的制定与执行主体 | 第21-22页 |
2.3.2 中原油田环保措施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2.3.3 中原油田环保措施制定与执行依据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原油田环保措施的环境伦理分析 | 第25-35页 |
3.1 中原油田环境管理中的伦理细则 | 第25-29页 |
3.1.1 废弃物的无害化与最小量化 | 第25-27页 |
3.1.2 污染物处理向经济效益转化 | 第27页 |
3.1.3 环境预防与监督 | 第27-28页 |
3.1.4 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 | 第28-29页 |
3.2 科技在资源开发应用中的适度原则 | 第29-32页 |
3.2.1 科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第29-30页 |
3.2.2 科技具有局限性 | 第30-31页 |
3.2.3 科技观的生态转向 | 第31-32页 |
3.3 中原油田环境责任意识的建设 | 第32-35页 |
3.3.1 未来责任:中原油田炼化厂的去留 | 第32-33页 |
3.3.2 共同责任:企业与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中原油田环保措施的环境伦理实践路径 | 第35-48页 |
4.1 树立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社会责任感 | 第35-37页 |
4.1.1 合理分配资金,推广生态科技 | 第35-36页 |
4.1.2 内化环境政策,落实环保措施 | 第36-37页 |
4.2 保证公民公平享有环境上的权利 | 第37-41页 |
4.2.1 普及环境教育,保证公民环境受教育权 | 第37-39页 |
4.2.2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护公民环境知情权 | 第39-40页 |
4.2.3 规范环保组织,保障公民环境参与权 | 第40页 |
4.2.4 加大奖惩力度,规范公民环境保护行为 | 第40-41页 |
4.3 环境伦理应当为政府决策提供价值导向 | 第41-44页 |
4.3.1 管理机制的构建以环境伦理作为指导标准 | 第41-42页 |
4.3.2 环境政策的制定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 | 第42-43页 |
4.3.3 石油资源的开发需兼顾代际间的公平分配 | 第43-44页 |
4.3.4 政府应对其决策失误导致的环境后果承担责任 | 第44页 |
4.4 推进中原油田走现代生态集约型的可持续生产发展模式 | 第44-48页 |
4.4.1 优化空间布局,建立石油炼化生态园区 | 第44-47页 |
4.4.2 研发替代能源,转变中原油田发展模式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案例一:普光气田特色环保技术国际领先 | 第51页 |
案例二:中原油田炼化厂简介 | 第51-52页 |
案例三:采油某厂卫409H井作业污水污染事件调查报告摘要 | 第52页 |
案例四:2010年普光气田环境污染乌龙事件调查报告摘要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54-55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