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关系、社会约制论文

新建本科院校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及其对儒家和谐思想的借鉴研究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引言第13-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综述第13-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第13-14页
  二、 研究现状第14-15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点第15-16页
  一、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5页
  二、 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新建本科院校和谐人际关系发微第18-26页
 第一节 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的界定第18-20页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第18-19页
  二、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第19-20页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意义第20-26页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义第20页
  二、新老本科院校和谐人际关系的异同第20-22页
  三、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对学校发展的意义第22-23页
  四、新建本科院校和谐人际关系的特点第23-26页
第二章 新建本科院校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及其成因第26-34页
 第一节 干群关系的不和谐第26-28页
  一、教职工与行政管理人员心存芥蒂第26-27页
  二、官本位思想严重是干群矛盾的根源第27-28页
 第二节 教师之间的不和谐第28-30页
  一、“文人相轻”思想严重第28-29页
  二、评价机制对教师关系的影响第29-30页
 第三节 师生之间的不和谐第30-32页
  一、师生关系出现“三化”现象第30-31页
  二、教师层面影响和谐关系的因素第31-32页
 第四节 学生之间的不和谐第32-34页
  一、同窗之谊功利化第32页
  二、家庭背景的差异对同学人际关系的影响第32-34页
第三章 儒家和谐思想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内涵第34-41页
 第一节 “仁者爱人”是人际交往所遵循的规范第34-35页
  一、“爱人”是仁爱的基本要求第34页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第34-35页
  三、“恭、宽、信、敏、惠”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待人之道第35页
 第二节 “中庸之道”是人际交往中为人处事的原则第35-37页
  一、道德观念中的“中庸”第36页
  二、方法论中的“中庸”第36-37页
 第三节 “和而不同”是儒家思想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第37-41页
  一、“和”“同”二者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准则第37-40页
  二、内“仁”外“礼”是真正的和谐境界第40-41页
第四章 借鉴儒家和谐思想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第41-47页
 第一节 借鉴儒家和谐思想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现实可能性第41-42页
  一、“和为贵”是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第41-42页
  二、“仁”是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原则第42页
  三、“信”是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思想第42页
 第二节 转变思想观念,是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第42-44页
  一、弘扬儒家和谐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第43页
  二、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第43-44页
  三、加强法治教育,树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思想理念第44页
 第三节 建章立制,是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第44-46页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第44-45页
  二、建立健全畅通的沟通制度第45页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第45页
  四、建立健全有力的扶弱制度第45-46页
 第四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