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4-27页 |
1.1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4-16页 |
1.1.1 光电化学及光电化学过程 | 第14-15页 |
1.1.2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5-16页 |
1.2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材料选择与设计 | 第16-19页 |
1.2.1 有机光电分子 | 第17-18页 |
1.2.2 导电高分子及其复合物 | 第18页 |
1.2.3 无机纳米半导体及其复合物 | 第18-19页 |
1.2.4 其他材料 | 第19页 |
1.3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信号产生与传感模式 | 第19-25页 |
1.3.1 直接电荷转移与氧化还原 | 第19-20页 |
1.3.2 基于分子结合导致的位阻效应引起的光电流抑制策略 | 第20-21页 |
1.3.3 酶抑制及酶催化法 | 第21-23页 |
1.3.4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等离子体效应(LSPR)与激子-等离子体激元反应(EPI) | 第23-24页 |
1.3.5 其他信号传感模式 | 第24-25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8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7-30页 |
2.1.1 试剂 | 第27-29页 |
2.1.2 仪器 | 第29-30页 |
2.2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0-32页 |
2.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 | 第30页 |
2.2.2 氧化钨的制备及表征 | 第30页 |
2.2.3 MPA-CdS/RGO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4 Bi_2S_3纳米棒及 W 掺杂 Bi_2S_3(W-Bi_2S_3)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5 金纳米(AuNPs)溶胶的制备 | 第32页 |
2.3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法 | 第32-38页 |
2.3.1 基于 RGO/WO_3/PPIX 多重电荷分离体系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对半胱氨酸的检测 | 第32-33页 |
2.3.1.1 PPIX/WO_3/RGO/ITO 复合光电极的组装及表征 | 第32页 |
2.3.1.2 光电化学检测方法 | 第32-33页 |
2.3.2 基于 MPA-CdS/RGO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 ITO 电极光电化学免疫检测 IAA | 第33-34页 |
2.3.2.1 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表征 | 第33-34页 |
2.3.2.2 光电化学免疫检测 IAA | 第34页 |
2.3.3 基于 Bi_2S_3纳米棒构建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 ALVs-J | 第34-36页 |
2.3.3.1 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表征 | 第34-35页 |
2.3.3.2 酶催化及光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 | 第35-36页 |
2.3.4 基于 W-Bi_2S_3/PTBA 复合电极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ALVs-J | 第36-38页 |
2.3.4.1 基于 W-Bi_2S_3/PTBA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表征 | 第36页 |
2.3.4.2 酶催化及光电化学检测方法 | 第36-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9页 |
3.1 基于 RGO/WO_3/PPIX 多重电荷分离体系构建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半胱氨酸 | 第38-44页 |
3.1.1 RGO/WO_3/PPIX 复合电极的表征 | 第38-41页 |
3.1.2 RGO/WO_3/PPIX 复合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 | 第41-42页 |
3.1.3 光电化学检测半胱氨酸 | 第42-43页 |
3.1.4 光电化学检测半胱氨酸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 第43-44页 |
3.2 基于 MPA-CdS/RGO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 ITO 电极光电化学免疫检测 IAA | 第44-51页 |
3.2.1 MPA-CdS/RGO 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4-47页 |
3.2.2 MPA-CdS/RGO 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 | 第47-48页 |
3.2.3 修饰电极的条件优化 | 第48-49页 |
3.2.4 光电化学免疫检测吲哚乙酸 | 第49-50页 |
3.2.5 光电化学免疫检测吲哚乙酸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 第50页 |
3.2.6 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吲哚乙酸的检测 | 第50-51页 |
3.3 基于 Bi_2S_3纳米棒构建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 ALVs-J | 第51-58页 |
3.3.1 Bi_2S_3纳米棒的表征 | 第51-53页 |
3.3.2 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光电极组装过程表征 | 第53-54页 |
3.3.3 酶催化及信号扩增 | 第54-55页 |
3.3.4 光电化学检测的条件优化 | 第55-57页 |
3.3.5 光电化学免疫检测 ALVs-J | 第57页 |
3.3.6 光电化学免疫分析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 第57-58页 |
3.4 基于 W-Bi_2S_3/PTBA 复合电极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 ALVs-J | 第58-69页 |
3.4.1 W 掺杂 Bi_2S_3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光电化学性质 | 第58-62页 |
3.4.2 PTBA/W-Bi_2S_3(1/2)/ITO 复合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 第62-65页 |
3.4.3 PTBA/W-Bi_2S_3(1/2)/ITO 复合电极光电流响应检测的条件优化 | 第65页 |
3.4.4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 EIS 表征和光电流响应 | 第65-66页 |
3.4.5 基于分子识别和酶催化信号扩增技术的光电化学检测 | 第66-68页 |
3.4.6 光电化学传感器对 ALVs-J 的检测 | 第68-69页 |
4 讨论 | 第69-75页 |
4.1 基于 RGO/WO_3/PPIX 多重电荷分离体系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对半胱氨酸的检测 | 第69-70页 |
4.2 基于 MPA-CdS/RGO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 ITO 电极光电化学免疫检测 IAA | 第70-72页 |
4.3 基于 Bi_2S_3纳米棒构建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 ALVs-J | 第72-73页 |
4.4 基于 W-Bi_2S_3/PTBA 复合光电极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ALVs-J | 第73-75页 |
5 结论 | 第75-77页 |
5.1 基于 RGO/WO_3/PPIX 多重电荷分离体系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对半胱氨酸的检测 | 第75页 |
5.2 基于 MPA-CdS/RGO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 ITO 电极光电化学免疫检测 IAA | 第75页 |
5.3 基于 Bi_2S_3纳米棒构建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 ALVs-J | 第75页 |
5.4 基于 W-Bi_2S_3/PTBA 复合光电极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结合酶催化信号增强检测ALVs-J | 第75-77页 |
6 创新之处 | 第77-78页 |
7 参考文献 | 第78-93页 |
8 致谢 | 第93-94页 |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