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德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探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内相关文献第12-13页
        1.2.2 国外相关文献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第2章 循环经济的一般分析第17-23页
    2.1 循环经济的含义第17-20页
        2.1.1 循环经济的内涵第17-18页
        2.1.2 循环经济的特征第18-19页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第19-20页
    2.2 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第20-23页
        2.2.1 生态学理论第20页
        2.2.2 经济增长极限论第20-21页
        2.2.3 SD 复合系统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德国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模式第23-27页
    3.1 德国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背景和历程第23-25页
        3.1.1 德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第23-24页
        3.1.2 德国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第24-25页
    3.2 德国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第25-27页
        3.2.1 工业企业内部的循环模式第25页
        3.2.2 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模式第25-26页
        3.2.3 社会层次的循环模式第26-27页
第4章 德国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第27-33页
    4.1 政府层面第27-31页
        4.1.1 健全循环经济立法第27-28页
        4.1.2 完善相关的经济政策第28-29页
        4.1.3 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第29-30页
        4.1.4 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活动第30页
        4.1.5 制定严密的执行机制第30-31页
    4.2 非政府层面第31-33页
        4.2.1 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第31-32页
        4.2.2 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自律第32-33页
第5章 德国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成效分析第33-36页
    5.1 对资源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第33-34页
        5.1.1 环境污染逐步减轻第33-34页
        5.1.2 有效的缓解了资源紧缺的压力第34页
    5.2 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第34-35页
        5.2.1 促进了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第34-35页
        5.2.2 提高了经济效益第35页
    5.3 对社会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第35-36页
第6章 对我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启示第36-43页
    6.1 我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6.1.1 我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第36页
        6.1.2 我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6.2 对我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第38-43页
        6.2.1 宣传教育引导第38-39页
        6.2.2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技术保障第39页
        6.2.3 完善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第39-40页
        6.2.4 构建绿色经济核算制度第40-41页
        6.2.5 完善法律法规第41页
        6.2.6 明确相关主体权责第41-43页
结论第43-45页
注释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跳跃行为特征与波动率建模--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
下一篇:我国货币供给与物价波动的时变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