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文章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3 文章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中三角 | 第16页 |
2.1.2 武汉城市旅游圈 | 第16-17页 |
2.2 区域旅游一体化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区域旅游一体化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内容 | 第18页 |
2.2.3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特征 | 第18-19页 |
2.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19-21页 |
2.3.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19页 |
2.3.2 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 第19-20页 |
2.3.3 空间相互作用类型和媒介 | 第20页 |
2.3.4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 第20-21页 |
2.4 中心地理论 | 第21页 |
2.5 城市定位理论 | 第21-23页 |
3. 城市旅游中心性的强度对比 | 第23-32页 |
3.1 旅游中心地及其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3.1.1 旅游城市 | 第23页 |
3.1.2 旅游中心城市 | 第23-24页 |
3.1.3 旅游中心城市体系 | 第24页 |
3.2 中三角主要旅游城市旅游中心性分析 | 第24-30页 |
3.2.1 旅游中心性评价指标构建 | 第24-26页 |
3.2.2 测度方法 | 第26-30页 |
3.3 中三角各城市旅游中心性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4. 武汉城市旅游圈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中的旅游形象定位 | 第32-36页 |
4.1 中三角城市群内旅游吸引物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4.2 中三角城市群内旅游产品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4.3 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形象调查分析 | 第34页 |
4.4 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形象定位 | 第34-36页 |
5. 武汉城市旅游圈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中的旅游市场定位 | 第36-41页 |
5.1 中三角城市群内旅游流分析 | 第36-37页 |
5.1.1 旅游者流 | 第36-37页 |
5.1.2 普通旅客流 | 第37页 |
5.2 中三角城市群内旅游交通分析 | 第37-39页 |
5.2.1 中三角城市群内交通现状 | 第37-38页 |
5.2.2 中三角城市群旅游交通发展前景 | 第38-39页 |
5.3 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市场定位 | 第39-41页 |
6. 武汉城市旅游圈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中的经济功能定位 | 第41-45页 |
6.1 中三角内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 | 第41-42页 |
6.2 中三角内城市间旅游经济隶属度 | 第42-43页 |
6.3 武汉城市旅游圈在中三角中的经济功能定位 | 第43-45页 |
7. 武汉城市旅游圈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 第45-49页 |
7.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旅游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 | 第45页 |
7.2 开发差异性旅游产品,强化武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的旅游功能 | 第45-46页 |
7.3 巩固拓宽客源市场,优化武汉城市圈的客源结构 | 第46-47页 |
7.4 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双向发展 | 第47页 |
7.5 打造武汉城市旅游圈为支点城市,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共同发展 | 第47-49页 |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武汉城市形象问卷调查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