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高校拒发毕业证、学位证案例及其争议 | 第15-22页 |
第一节 近年来典型案例透视 | 第15-17页 |
一、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 第15-16页 |
二、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 | 第16页 |
三、何小强诉华中科技大学案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事关此类案件的争议 | 第17-22页 |
一、争议焦点 | 第17-19页 |
二、争议解决的法治意义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高校的法律性质及其与学生之关系 | 第22-32页 |
第一节 高校的法律性质 | 第22-24页 |
一、国外高校法律性质定位 | 第22页 |
二、我国高校法律性质探析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 | 第24-32页 |
一、域外高校、学生法律关系理论 | 第24-27页 |
二、我国高校、学生法律关系的实践现状 | 第27-32页 |
第三章 高校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为性质辨析 | 第32-41页 |
第一节 行政行为可诉性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一、可诉性理论概述 | 第32-33页 |
二、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对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为的具体审视 | 第34-36页 |
一、行为的法定性 | 第34页 |
二、行为的单方性 | 第34-35页 |
三、行为涉及学生的宪法性权利 | 第35页 |
四、行为的外部性 | 第35-36页 |
五、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 第36页 |
第三节 法治国理论下的高校学生管理行为 | 第36-41页 |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透视 | 第36-37页 |
二、现代法治国理论的基本价值指向 | 第37-39页 |
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控制范围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高校拒发毕业证、学位证行为司法审理路径建构 | 第41-52页 |
第一节 “形式审理”与“实质审理”的路径选择 | 第41-45页 |
一、美国实践检视 | 第41-43页 |
二、德国实践检视 | 第43-44页 |
三、“实质法治国”的价值指向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司法审理的标准界定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司法程序外规范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的路径探析 | 第46-52页 |
一、高校拒发毕业证、学位证的规范路径分析 | 第46-48页 |
二、对“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应用的展望 | 第48页 |
三、完善教育立法,发展指导判例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