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内容及框架 | 第12-13页 |
1.3.1 论文的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 | 第15-47页 |
2.1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31页 |
2.1.1 自主创新相关概念 | 第15-21页 |
2.1.2 企业发展相关理论及启示 | 第21-27页 |
2.1.3 中小企业发展及创新环境 | 第27-31页 |
2.2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2.2.1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内部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2.2.2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外部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2.2.3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关系图谱 | 第34-35页 |
2.3 国内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特征及经验 | 第35-46页 |
2.3.1 国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进展及经验 | 第35-39页 |
2.3.2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阶段特征与成绩 | 第39-43页 |
2.3.3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 第43-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典型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 第47-59页 |
3.1 典型省市企业选择 | 第47-48页 |
3.1.1 选择原则 | 第47页 |
3.1.2 选择方法 | 第47-48页 |
3.1.3 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48页 |
3.2 典型省市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比较 | 第48-56页 |
3.2.1 典型省市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因素比较 | 第48-52页 |
3.2.2 典型省市企业自主创新产出因素比较 | 第52-55页 |
3.2.3 典型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比较 | 第55-56页 |
3.3 典型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的启示 | 第56-58页 |
3.3.1 政府的作为 | 第56-57页 |
3.3.2 企业的进取 | 第57页 |
3.3.3 合作的带动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江苏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59-77页 |
4.1 研究变量 | 第59-61页 |
4.1.1 企业家精神 | 第59页 |
4.1.2 企业资源 | 第59-60页 |
4.1.3 企业管理能力 | 第60页 |
4.1.4 企业创新文化 | 第60-61页 |
4.1.5 政府政策 | 第61页 |
4.1.6 产学研合作 | 第61页 |
4.2 研究模型 | 第61-64页 |
4.2.1 SEM模型 | 第62页 |
4.2.2 结构方程 | 第62-63页 |
4.2.3 实证模型 | 第63-64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64-72页 |
4.3.1 数据收集 | 第64-67页 |
4.3.2 统计分析 | 第67-69页 |
4.3.3 信度效度检验 | 第69-71页 |
4.3.4 拟合优度检验 | 第71-72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4.4.1 假设检验 | 第72页 |
4.4.2 路径分析 | 第72-73页 |
4.5 结果讨论 | 第73-76页 |
4.5.1 实证结果内部因素 | 第74-75页 |
4.5.2 实证结果外部因素 | 第75-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 第77-84页 |
5.1 中小企业内部要素的优化 | 第77-79页 |
5.1.1 集聚创新人才,实施创新驱动 | 第77-78页 |
5.1.2 加大创新投入,激励创新行为 | 第78页 |
5.1.3 倡导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 第78-79页 |
5.2 中小企业外部要素的优化 | 第79-81页 |
5.2.1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 第79-80页 |
5.2.2 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优化外部服务环境 | 第80页 |
5.2.3 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创新 | 第80-81页 |
5.3 加强中小企业内外部协同创新 | 第81-83页 |
5.3.1 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 第81-82页 |
5.3.2 重视内外资源管理,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 第82页 |
5.3.3 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升创新战略实施能力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4-8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85页 |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91-93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93-94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