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氨基酸论文

进化工程和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L-丝氨酸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L-丝氨酸的理化性质、功能和用途第10-11页
        1.1.1 L-丝氨酸的理化性质第10页
        1.1.2 L-丝氨酸的功能和用途第10-11页
    1.2 L-丝氨酸的相关代谢过程第11-14页
        1.2.1 L-丝氨酸的合成代谢第11页
        1.2.2 L-丝氨酸的分解代谢第11-12页
        1.2.3 糖酵解途径对L-丝氨酸合成的影响第12-13页
        1.2.4 敲除竞争性副产物的合成路径第13页
        1.2.5 L-丝氨酸的运输第13-14页
    1.3 进化工程应用第14-16页
        1.3.1 提高菌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有害物质的耐受进化第14页
        1.3.2 激活细胞潜在的代谢途径,提高底物利用效率第14-15页
        1.3.3 改变细胞的生物基产品合成能力第15-16页
    1.4 L-丝氨酸的生产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1 废蚕丝水解液提取法生产L-丝氨酸第16页
        1.4.2 化学合成法生产L-丝氨酸第16页
        1.4.3 酶法生产L-丝氨酸第16-17页
        1.4.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提高大肠杆菌生产L-丝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工程改造策略第18页
    1.6 本课题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18-22页
        1.6.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第18-19页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2-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8页
        2.1.1 实验菌株和质粒第22-23页
        2.1.2 主要仪器第23-24页
        2.1.3 实验药品第24-26页
        2.1.4 溶剂及培养基配制第26-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40页
        2.2.1 引物设计和基因测序第28页
        2.2.2 PCR反应第28-31页
        2.2.3 PCR产物的纯化或PCR产物的切胶回收第31页
        2.2.4 PCR产物酶切、去磷酸化和酶连第31-32页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2页
        2.2.6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提取第32-33页
        2.2.7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碱裂解法)第33页
        2.2.8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试剂盒法)第33-34页
        2.2.9 大肠杆菌化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4页
        2.2.10 大肠杆菌化转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4-35页
        2.2.11 大肠杆菌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5页
        2.2.12 大肠杆菌电转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5页
        2.2.13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目的基因的敲除与过表达第35-36页
        2.2.14 菌株培养与发酵第36-37页
        2.2.15 葡萄糖浓度、菌体浓度、发酵产物的测定第37-40页
第3章 利用进化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L-丝氨酸第40-54页
    3.1 glyA敲除工程菌E4G1的适应性实验室进化第40-42页
        3.1.1 工程菌E4G1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第40-41页
        3.1.2 解除工程菌E4G1对甘氨酸依赖的适应化进化第41-42页
    3.2 进化菌E系列的表型的初步分析第42-48页
        3.2.1 进化菌的筛选第42-43页
        3.2.2 质粒的筛选第43-46页
        3.2.3 培养基的优化第46-48页
    3.3 大肠杆菌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突变点引入对L-丝氨酸的影响第48-51页
        3.3.1 质粒pZ10的构建第48-50页
        3.3.2 发酵表征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4章 大肠杆菌理性代谢工程的改造生产L-丝氨酸第54-70页
    4.1 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第54-62页
        4.1.1 编码磷酸甘油酸酯变位酶的gpmA基因的敲除第54-56页
        4.1.2 丙酮酸激酶pykF基因的敲除第56-58页
        4.1.3 乙酸合成ackA-pta基因的敲除第58-59页
        4.1.4 基因组serC位点整合L-丝氨酸合成路径基因第59-62页
    4.2 菌株的发酵结果与分析第62-68页
        4.2.1 敲除EMP途径的gpmA基因对L-丝氨酸合成的影响第62-64页
        4.2.2 敲除竞争途径的pykF基因对L-丝氨酸合成的影响第64-65页
        4.2.3 敲除乙酸合成基因ackA-pta对L-丝氨酸合成的影响第65-66页
        4.2.4 L-丝氨酸合成路径基因插入工程菌的发酵表征第66-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主要实验结论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利用半纤维素生产手性2,3-丁二醇发酵条件的优化
下一篇:聚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甘油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