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论文

固定化离子液体酸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生物柴油第10-11页
        1.1.1 生物柴油及其应用第10-11页
        1.1.2 生物柴油的制备及原料第11页
    1.2 酯化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第11-14页
        1.2.1 一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第12-13页
        1.2.2 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第13-14页
    1.3 离子液体催化剂第14-16页
        1.3.1 离子液体的概念第14-15页
        1.3.2 离子液体的特性第15页
        1.3.3 离子液体制备生物柴油第15-16页
    1.4 离子液体固定化第16-19页
        1.4.1 浸渍法第17页
        1.4.2 键合法第17-18页
        1.4.3 溶胶-凝胶法第18页
        1.4.4 聚合法第18-19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原料油及反应产物的分析方法第20-28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2.2 原料油的理化性质第21-22页
    2.3 脂肪酸酯分析方法第22-23页
    2.4 棕榈油酯交换产品的分析第23-25页
        2.4.1 棕榈油酯交换反应第23页
        2.4.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及标准曲线绘制第23-24页
        2.4.3 酯交换产率计算第24-25页
    2.5 棕榈酸酯化产品的分析第25-27页
        2.5.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及标准曲线绘制第25-27页
        2.5.2 酯化产率计算第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离子液体催化棕榈油酯交换反应第28-38页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3.2 离子液体的选取、制备及结构表征第29-31页
        3.2.1 离子液体结构设计第29页
        3.2.2 离子液体制备第29-31页
        3.2.3 离子液体结构表征第31页
    3.3 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反应第31-37页
        3.3.1 酯交换反应步骤第32页
        3.3.2 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能力对比第32-33页
        3.3.3 酯交换反应条件优化第33-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SBA-15负载离子液体及催化性能测试第38-56页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8-39页
    4.2 离子液体的固定化及过程优化第39-44页
        4.2.1 载体的制备、处理及选择第40-41页
        4.2.2 载体改性优化第41-42页
        4.2.3 固定化过程优化第42-44页
    4.3 SBA-15负载离子液体的表征第44-49页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45页
        4.3.2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第45-47页
        4.3.3 扫描电镜第47-48页
        4.3.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第48-49页
    4.4 固定化离子液体常压催化棕榈油酯交换反应第49-50页
    4.5 SBA-15负载离子液体(SILs)催化棕榈酸酯化反应第50-55页
        4.5.1 SILs催化酯化能力对比第50-52页
        4.5.2 SILs催化酯化反应条件优化第52-54页
        4.5.3 SIL-3催化剂的回收与再利用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离子液体聚合物及催化性能测试第56-72页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6-57页
    5.2 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思路第57-58页
    5.3 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第58-59页
    5.4 离子液体聚合物催化能力测试第59-65页
        5.4.1 PILs催化棕榈油转酯化反应第59-60页
        5.4.2 PILs催化棕榈酸酯化反应第60-65页
    5.5 离子液体聚合物的表征及分析第65-70页
        5.5.1 核磁共振波谱第65-67页
        5.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67-68页
        5.5.3 扫描电镜第68-69页
        5.5.4 比表面积及吸附分析第69-70页
    5.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力旋流式喷嘴喷淋冷凝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催化裂化吸收稳定过程低品位余热转化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