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的区域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23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页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页
        三、研究创新点第13-15页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第15-18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8-20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8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18-19页
        三、深度访谈法第19页
        四、参与式观察法第19-20页
    第五节 研究基本概念第20-23页
        一、区域与区域形象第20页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第20-21页
        三、城市转型第21页
        四、媒介、大众媒介、空间媒介、文化媒介第21-23页
第一章 转型路上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第23-30页
    第一节 多样媒介与城市形象建设第23-26页
        一、作为城市形象策源地的大众媒介第23-24页
        二、作为城市形象言说者的空间媒介第24-25页
        三、作为城市形象说服者的文化媒介第25-26页
    第二节 区域形象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第26-30页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分析第26-28页
        二、城市形象建设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必要性分析第28-30页
第二章 风雨相城暗故园——淮北市区域形象的历史沿革第30-36页
    第一节 古相城的千年文脉传承第30-33页
    第二节 淮北市地域文化特色第33-34页
    第三节 黑金城市的经济腾飞与发展阵痛第34-36页
        一、丰富矿产资源带来的经济腾飞第34页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阵痛第34-36页
第三章 相情说与何人听——淮北市区域形象的自我言说第36-51页
    第一节 “黑色煤城”到“绿金淮北”:淮北市城市名片的全新建构第36-43页
        一、大众媒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形象策源第36-38页
        二、空间媒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无声言说第38-41页
        三、文化媒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软性说服第41-43页
    第二节 “同生于斯异长于斯”:主人翁们区域形象的自我认知第43-51页
        一、煤炭工人眼中的淮北:昨日荣光终将落幕第44-47页
        二、乡村居民眼中的淮北:身份环境尽是陌生第47-48页
        三、城镇居民眼中的淮北:黑金城市根深蒂固第48-51页
第四章 由来此事知音少——淮北市区域形象的他人建构第51-60页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区域形象传播特点分析第51-52页
        一、繁复庞杂的传播资源第51页
        二、传播的强交互性第51页
        三、区域形象的非区域性传播第51-52页
    第二节 外界媒体与淮北市区域形象的建构第52-57页
        一、安徽省主流媒体与淮北市区域形象建构第52-54页
        二、中国主流媒体与淮北市区域形象建构第54-57页
    第三节 对外传播中淮北市区域形象的刻板印象与形象危机第57-60页
        一、区域形象的标签化与片面化第57-58页
        二、淮北市本身存在的形象风险第58页
        三、媒体建构的淮北市形象风险第58-60页
第五章 区域传播待转型——淮北市区域形象构建传播中的媒介竞合第60-64页
    第一节 拓展广度——大众媒介助推城市品牌构建第60-62页
    第二节 增加深度——空间媒介讲好城市故事第62-63页
    第三节 提升高度——文化媒介丰富城市内涵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语第64-66页
    一、建立专业形象构建机构,积极实施互动传播第64页
    二、时刻关注民间声音,坚定依靠全民传播第64-65页
    三、把握受众群体特征,精准实施分众传播第65页
    四、关注媒体融合传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 访谈提纲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级IP”:传媒从业者的个体化生存
下一篇:《守望先锋》游戏品牌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