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附图 | 第15-17页 |
缩写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概述 | 第18-21页 |
1.1.1. 天然产物的重要性及其传统来源 | 第18-19页 |
1.1.2. 自然界中放线菌的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1.2. 新型天然产物的挖掘技术 | 第21-25页 |
1.2.1. 改进微生物培养条件 | 第21-22页 |
1.2.2. 基因组挖掘技术 | 第22-24页 |
1.2.3. 异源表达和合成生物学技术 | 第24-25页 |
1.2.4. 代谢工程和组合生物合成技术 | 第25页 |
1.3. 安莎类化合物(ansamycins)的研究概况 | 第25-28页 |
1.3.1. 安莎类化合物的重要分类 | 第26页 |
1.3.2. 安莎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 第26-28页 |
1.4. 来源于放线菌的杂合萜类化合物 | 第28-30页 |
1.4.1. 杂合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28页 |
1.4.2. 杂合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 第28-30页 |
1.4.3. 杂合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30页 |
1.5. 美利霉素类化合物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5页 |
2.1.1. 常用培养基及所用溶液 | 第32页 |
2.1.2. 常用仪器 | 第32-33页 |
2.1.3. 常用试剂与耗材 | 第33-34页 |
2.1.4. 常用显色剂 | 第34-35页 |
2.1.5. 抗菌实验指示菌株 | 第3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2.2.1.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 第35-36页 |
2.2.2. 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 第36页 |
2.2.3. 反相硅胶柱层析(RP-18) | 第36页 |
2.2.4. 正相硅胶柱层析(Si gel) | 第36-37页 |
2.2.5. 重结晶实验(Recrystallization) | 第37页 |
2.2.6. 紫外吸收测定(UV) | 第37页 |
2.2.7. 旋光测定(Polarimeter) | 第37-38页 |
2.2.8. 质谱测定(MS) | 第38页 |
2.2.9. NMR(核磁检测) | 第38页 |
2.2.10. 生物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链霉菌LZ35四株突变株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39-120页 |
3.1. 前言 | 第39-41页 |
3.2. 突变株SR201nam1OE 100 L发酵产物的研究 | 第41-82页 |
3.2.1. 菌株介绍 | 第41页 |
3.2.2. 突变株SR201nam1OE的培养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41-42页 |
3.2.3. 对甲醇(MeOH)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 第42-48页 |
3.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80页 |
3.2.5. 分离自突变株SR201nam1OE的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80-81页 |
3.2.6. 讨论 | 第81-82页 |
3.3. 突变株SP302 (LZ35△8△MT) 45 L发酵产物的研究 | 第82-95页 |
3.3.1. 菌株介绍 | 第82-83页 |
3.3.2. 突变株SP302的培养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83页 |
3.3.3. 对甲醇(MeOH)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 第83-86页 |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94页 |
3.3.5. 分离自突变株SP302的杂合萜类化合物29-33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94-95页 |
3.3.6. 讨论 | 第95页 |
3.4. 突变株SP304 50 L发酵产物的研究 | 第95-113页 |
3.4.1. 菌株介绍 | 第95-96页 |
3.4.2. 突变株SP304的培养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96页 |
3.4.3. 对甲醇(MeOH)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 第96-98页 |
3.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8-112页 |
3.4.5. 分离自突变株SP304的杂合萜类化合物36-42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12-113页 |
3.4.6. 讨论 | 第113页 |
3.5. 突变株SP305 50 L发酵产物的研究 | 第113-120页 |
3.5.1. 菌株介绍 | 第113页 |
3.5.2. 突变株SP305的培养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113-114页 |
3.5.3. 对甲醇(MeOH)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 第114-115页 |
3.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5-118页 |
3.5.5. 分离自突变株SP305的杂合萜类化合物49-51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18-119页 |
3.5.6. 讨论 | 第119-120页 |
第四章 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010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20-163页 |
4.1. 前言 | 第120页 |
4.2.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010两批M5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的研究 | 第120-132页 |
4.2.1. 野生型菌株S010的培养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120-121页 |
4.2.2. 对甲醇(MeOH)相提取物的分离纯化 | 第121-124页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4-132页 |
4.2.4. 讨论 | 第132页 |
4.3. 突变株SP301 30 L发酵产物的研究 | 第132-148页 |
4.3.1. 菌株介绍 | 第132页 |
4.3.2. 突变株SP301的培养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132-133页 |
4.3.3. 对甲醇(MeOH)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 第133-135页 |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5-148页 |
4.3.5. 讨论 | 第148页 |
4.4. 突变株SP101 20 L发酵产物的研究 | 第148-163页 |
4.4.1. 菌株介绍 | 第148-149页 |
4.4.2. 突变株SP101的培养及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149页 |
4.4.3. 对甲醇(MeOH)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 第149-151页 |
4.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51-161页 |
4.4.5. 分离自突变株SP101的Tetropetalones系列化合物76-80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61-162页 |
4.4.6. 讨论 | 第162-1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3-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8页 |
致谢 | 第178-180页 |
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80-181页 |
附录 | 第181-20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