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安全与事故论文

城市地铁隧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3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20页
    1.2 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0-3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6-28页
        1.2.3 国内外动态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28-29页
        1.2.4 主要存在问题第29-30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第30-32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31-32页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2-35页
2 城市地铁施工事故案例统计分析第35-51页
    2.1 事故案例收集与分析方法第35-36页
    2.2 事故案例统计与分析第36-49页
        2.2.1 事故案例采集第36页
        2.2.2 事故特征统计第36-44页
        2.2.3 事故规律分析第44-49页
    2.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隧道施工动态风险评级方法第51-79页
    3.1 动态风险评级体系建立第52-58页
        3.1.1 风险等级影响因素及分级标准第52-56页
        3.1.2 评级体系建立第56-58页
    3.2 贝叶斯网络基本理论第58-60页
        3.2.1 贝叶斯估计第58-59页
        3.2.2 贝叶斯网络第59-60页
    3.3 贝叶斯网络构建第60-64页
        3.3.1 贝叶斯网络构建步骤第61-62页
        3.3.2 确定网络节点及节点值域第62页
        3.3.3 确定概率分布第62-63页
        3.3.4 确定贝叶斯网络模型第63-64页
    3.4 动态风险评级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第64-75页
        3.4.1 后验概率分析第64-74页
        3.4.2 敏感度分析第74-75页
    3.5 工程应用第75-77页
    3.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4 管线渗漏破坏下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第79-101页
    4.1 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预测方法第79-86页
        4.1.1 基础数据获取第80-81页
        4.1.2 坍塌风险预测方法基本原理第81-86页
    4.2 管线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基础数据第86-92页
        4.2.1 模型建立第86-88页
        4.2.2 管线无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第88-90页
        4.2.3 管线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第90-92页
    4.3 管线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坍塌风险第92-98页
        4.3.1 训练样本的获取第93-94页
        4.3.2 RBF神经网络训练第94-97页
        4.3.3 坍塌风险预测计算第97-98页
        4.3.4 计算结果分析第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5 判断矩阵标度改进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第101-123页
    5.1 网络分析法简介第101-103页
        5.1.1 网络分析法结构第101-103页
        5.1.2 网络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的对比第103页
    5.2 网络分析法的改进第103-109页
        5.2.1 网络分析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103-105页
        5.2.2 标度的改进第105-109页
    5.3 基于模糊指数标度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第109-114页
        5.3.1 构建评价因素体系第109-110页
        5.3.2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集第110页
        5.3.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第110页
        5.3.4 确定权重第110-112页
        5.3.5 计算极限排序与综合评价第112-113页
        5.3.6 计算步骤第113-114页
    5.4 工程应用第114-120页
        5.4.1 工程背景第114页
        5.4.2 风险分析第114-119页
        5.4.3 1-9标度的网络分析法计算对比第119-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3-127页
    6.1 主要结论第123-125页
    6.2 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3页
附录A第133-15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7-16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结构变形机理及服役性能研究
下一篇:兰州地铁低含砂率强渗透性砂卵石降低土压平衡盾构扭矩及防喷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