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乳消平丸的质量标准及其药效学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第11-15页
        1.1.1 乳腺增生的患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第11-14页
        1.1.5 乳腺增生的检查方法第14-15页
    1.2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概述第15-16页
        1.2.1 现行中药材质量标准常见的问题第15-16页
        1.2.2 中药质量标准中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第16页
    1.3 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概况第16-19页
        1.3.1 医院生产自制中药制剂的必需性第17-18页
        1.3.2 医院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3.3 解决方法第19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19-21页
        1.4.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处方及制备工艺第21-24页
    2.1 处方及其药材理化性质第21-22页
        2.1.1 处方第21页
        2.1.2 方中各药材理化性质第21-22页
    2.2 仪器及与材料第22-23页
        2.2.1 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2.2.2 材料与试药第23页
    2.3 制备工艺第23页
    2.4 讨论第23-24页
第三章 乳消平丸中主要成分的鉴别研究第24-34页
    3.1 仪器、材料与试药第24-25页
    3.2 当归的鉴别第25-26页
        3.2.1 溶液的制备第25页
        3.2.2 试验方法及结果第25-26页
    3.3 蒲公英的鉴别第26-27页
        3.3.1 溶液的制备第26页
        3.3.2 试验方法及结果第26-27页
    3.4 浙贝母的鉴别第27-28页
        3.4.1 溶液的制备第27-28页
        3.4.3 试验方法及结果第28页
    3.5 元胡的鉴别第28-29页
        3.5.1 溶液的制备第28-29页
        3.5.3 试验方法及结果第29页
    3.6 甘草的鉴别第29-31页
        3.6.1 溶液的制备第29-30页
        3.6.3 试验方法及结果第30-31页
    3.7 瓜蒌的鉴别第31-32页
        3.7.1 溶液的制备第31页
        3.7.3 试验方法及结果第31-32页
    3.8 讨论第32-34页
        3.8.1 瓜蒌的鉴别第32页
        3.8.2 甘草的鉴别第32-33页
        3.8.3 鉴别药味的选取第33-34页
第四章 乳消平丸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第34-51页
    4.1 仪器与试药第34页
        4.1.1 仪器第34页
        4.1.2 试剂与药品第34页
    4.2 方法与结果第34-49页
        4.2.1 色谱条件第34-35页
        4.2.2 溶液的制备第35页
        4.2.3 系统适应性试验第35-38页
        4.2.4 方法考察第38-49页
    4.3 讨论第49-51页
        4.3.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49页
        4.3.2 流动相的选择第49页
        4.3.3 选取含量测定的依据第49-50页
        4.3.4 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第五章 质量检查第51-54页
    5.1 重量差异第51页
    5.2 装量差异第51-52页
    5.3 水分测定第52页
    5.4 溶解时限第52页
    5.5 微生物限度检查第52-54页
第六章 乳消平丸质量标准草案第54-57页
第七章 乳消平丸的药效学研究第57-68页
    7.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7.1.1 仪器第57页
        7.1.2 实验动物第57页
        7.1.3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57-58页
    7.2 方法第58-66页
        7.2.1 动物分组方法第58页
        7.2.2 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方法第58页
        7.2.3 药液浓度的设定第58页
        7.2.4 药液的配制第58页
        7.2.5 给药方法第58-59页
        7.2.6 取材及指标检测第59页
        7.2.7 统计学方法第59页
        7.2.8 造模对动物状态的影响第59页
        7.2.9 对乳头直径的影响第59-60页
        7.2.10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第60页
        7.2.11 对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第60-61页
        7.2.12 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第61-62页
        7.2.13 对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第62-66页
    7.3 讨论第66-68页
论文研究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壁虎粗多肽抑制肝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淫羊藿素诱导活性氧类物质产生抑制血液系统肿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