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 | 第21-32页 |
2.1 基本概念研究 | 第21-24页 |
2.1.1 会计信息 | 第21-22页 |
2.1.2 会计信息质量内涵研究 | 第22页 |
2.1.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第22-24页 |
2.2 基本理论研究 | 第24-28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6页 |
2.2.3 财务报告供应链理论 | 第26页 |
2.2.4 信息论 | 第26-27页 |
2.2.5 系统论 | 第27-28页 |
2.3 综合评价法 | 第28-31页 |
2.3.1 综合评价法的要素 | 第28-29页 |
2.3.2 综合评价法的种类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7页 |
3.1 会计信息生成机制研究 | 第32-34页 |
3.1.1 会计信息生成阶段 | 第32-33页 |
3.1.2 会计信息生成机制 | 第33-34页 |
3.2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2.1 会计信息输入阶段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页 |
3.2.2 会计信息加工阶段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3.2.3 会计信息存储阶段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页 |
3.2.4 会计信息输出阶段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页 |
3.2.5 会计信息监督阶段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 第37-45页 |
4.1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0页 |
4.1.1 构建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7页 |
4.1.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4.1.3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解释 | 第38-40页 |
4.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0-44页 |
4.2.1 熵权法计算因素权重 | 第40-41页 |
4.2.2 DEMATEL计算因素权重 | 第41-42页 |
4.2.3 综合熵权法和DEMATEL法求组合权重 | 第42-43页 |
4.2.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 第45-64页 |
5.1 企业简介 | 第45页 |
5.2 基于熵权法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 第45-50页 |
5.2.1 基于熵权法的会计信息质量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46页 |
5.2.2 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法评价 | 第46-50页 |
5.3 基于DEMATEL法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 第50-52页 |
5.3.1 基于DEMATEL法的会计信息质量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1页 |
5.3.2 基于DEMATELE法的模糊综合法评价 | 第51-52页 |
5.4 基于最小二乘数法的综合指标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 第52-60页 |
5.4.1 基于最小二乘数法的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52-54页 |
5.4.2 基于最小二乘数法的会计信息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 第54-60页 |
5.5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调查问卷 | 第74-75页 |
附录B 综合影响矩阵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