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16页
        1.2.2 现实意义第16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22页
        1.3.1 集约化概念的研究综述第17-18页
        1.3.2 流通业集约化内涵的研究综述第18-19页
        1.3.3 流通业集约化定位和评价的研究综述第19-22页
        1.3.4 流通业集约化研究的评述第22页
    1.4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1.5.1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5.2 技术路线第25页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5-27页
第2章 流通业集约化的理论基础第27-42页
    2.1 一般均衡理论第27-29页
        2.1.1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第27-28页
        2.1.2 希克斯一般均衡理论第28-29页
        2.1.3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理论第29页
    2.2 产业组织理论第29-33页
        2.2.1 哈佛学派的SCP范式第30-31页
        2.2.2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第31-32页
        2.2.3 双边市场理论第32-33页
    2.3 流通理论第33-42页
        2.3.1 马克思流通理论第34-37页
        2.3.2 流通先导产业论第37-38页
        2.3.3 流通基础产业论第38-39页
        2.3.4 流通战略产业论第39-42页
第3章 流通业集约化的理论框架构建第42-61页
    3.1 流通业集约化的一般均衡分析第42-49页
        3.1.1 流通业集约化一般均衡分析模型的基本假设第43-45页
        3.1.2 集约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45-46页
        3.1.3 流通业集约化的一般均衡结果第46-47页
        3.1.4 流通业集约化一般均衡分析模型的现实扩展第47-49页
    3.2 流通业集约化的博弈分析——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第49-61页
        3.2.1 流通业集约化博弈分析的文献综述第50-51页
        3.2.2 流通业集约化流通企业三方博弈模型构建第51-53页
        3.2.3 不同情况下的博弈均衡及其比较第53-59页
        3.2.4 流通业集约化中流通企业的博弈结果分析第59-61页
第4章 流通业集约化的技术创新驱动:基于技术革命背景第61-74页
    4.1 技术革命的内涵与特征第61-63页
    4.2 技术革命对流通业的革新第63-70页
        4.2.1 技术革命对市场的革新第63-65页
        4.2.2 技术革命对流通功能的革新第65-66页
        4.2.3 技术革命对消费者思维的革新第66-70页
    4.3 技术革命对流通业的再造第70-74页
        4.3.1 技术革命对流通业的结构优化和重构第70-72页
        4.3.2 技术革命驱动流通业态创新第72-74页
第5章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74-94页
    5.1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测度第74-88页
        5.1.1 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第74-79页
        5.1.2 流通业集约化测算的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第79-80页
        5.1.3 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结果分析第80-84页
        5.1.4 流通业集约化程度的测算和结果分析第84-88页
    5.2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8-94页
        5.2.1 基于系统GMM动态面板的模型设定第88-89页
        5.2.2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影响因素分析的指标选取第89-90页
        5.2.3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分析第90-94页
第6章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的路径选择第94-101页
    6.1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依据第94-96页
        6.1.1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理论依据第94-95页
        6.1.2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现实依据第95-96页
    6.2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实现路径第96-98页
        6.2.1 供应链的整合和再造第96页
        6.2.2 流通组织结构优化和重构第96-97页
        6.2.3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平台经济的构建和完善第97页
        6.2.4 新技术驱动下的流通业态创新第97-98页
    6.3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支撑体系第98-101页
        6.3.1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产业层面的支撑体系第98-99页
        6.3.2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企业层面的支撑体系第99-100页
        6.3.3 提升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第100-10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5页
    7.1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101-104页
    7.2 研究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作者简介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增长效应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下一篇:随机金融系统模型及相关性和复杂性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