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论文

建构视野下的甘南藏族传统民居更新模式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4-15页
        1.1.1 课题缘起第14页
        1.1.2 课题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相关动态第16-23页
        1.3.1 国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现状第16-18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3 小结第22-23页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3-24页
        1.4.1 “建构”——“tectonic”第23-24页
        1.4.2 建构的视野第24页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24-25页
        1.5.1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24-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页
    1.6 课题研究方案第25-27页
        1.6.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6.2 研究框架第26-27页
第2章 甘南藏族传统民居营建案例调研第27-56页
    2.1 甘南藏族民居的地域化特征第27-31页
        2.1.1 地理环境第27-28页
        2.1.2 行政区划第28页
        2.1.3 人文历史特征第28-30页
        2.1.4 自然资源第30-31页
    2.2 甘南藏族民居案例调研第31-54页
        2.2.1 甘南藏族民居案例汇总第32-37页
        2.2.2 案例一、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第37-45页
        2.2.3 案例二、甘南州临潭县古战乡古战村第45-49页
        2.2.4 案例三、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镇柔扎村第49-54页
    2.3 甘南藏族传统民居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第54页
        2.3.1 新材料应用不恰当第54页
        2.3.2 传统建筑和技艺的传承缺失第54页
        2.3.3 建筑结构和构造缺陷第54页
        2.3.4 建筑细部缺失第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甘南藏族传统民居中的建构思想研究第56-75页
    3.1 院落形制与建筑功能布局第56-62页
        3.1.1 院落形制第56-57页
        3.1.2 建筑功能布局第57-62页
    3.2 甘南藏族民居的建造逻辑第62-68页
        3.2.1 基础构造第63页
        3.2.2 地面构造第63页
        3.2.3 墙体构造第63-64页
        3.2.4 梁柱构造第64-65页
        3.2.5 屋面与楼面构造第65页
        3.2.6 门窗构造第65-68页
    3.3 甘南藏族民居的建筑材料第68-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5页
第4章 国内外优秀乡土民居改造更新案例经验及启示第75-86页
    4.1 本土材料应运第75-79页
    4.2 绿色技术应用第79-81页
    4.3 民居功能扩展第81-82页
    4.4 营建方式更新第82-83页
    4.5 地域特征传承第83-85页
    4.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建构视野下的甘南藏族新民居设计初探第86-98页
    5.1 甘南藏族新民居建设指导思想第86页
    5.2 甘南藏族传统民居“适宜性”更新策略第86-89页
        5.2.1 平面布局的组织策略第86页
        5.2.2 材料的建构策略第86-87页
        5.2.3 本土技艺和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第87-88页
        5.2.4 建筑结构和构造的优化第88-89页
    5.3 甘南藏族新民居设计探索第89-97页
        5.3.1 农区藏族新民居建筑设计方案第89-92页
        5.3.2 牧区藏族新民居建筑设计方案第92-95页
        5.3.3 旅游区藏族新民居建筑设计方案第95-97页
    5.4 小结第97-98页
结语第98-100页
    1 主要结论第98-99页
    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小区建筑电气优化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钢—砌体组合托换梁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