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生物膜概述 | 第10-15页 |
1.1.1 生物膜形成过程 | 第10-12页 |
1.1.2 生物膜的分子调控机制 | 第12-15页 |
1.2 黄芩素概述 | 第15-17页 |
1.2.1 黄芩素的来源 | 第15页 |
1.2.2 黄芩素的理化性质 | 第15页 |
1.2.3 黄芩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 第15-17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4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黄芩素对生物膜的影响 | 第18-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18页 |
2.1.3 试剂的配置 | 第18-19页 |
2.1.4 实验器材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2.1 刚果红平板测定供试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 第19页 |
2.2.2 结晶紫半定量测定供试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 第19-20页 |
2.2.3 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测定 | 第20页 |
2.2.4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 第20-21页 |
2.2.5 黄芩素对金葡菌26112成熟生物膜MIC及MBC的测定 | 第21页 |
2.2.6 黄芩素与环丙沙星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成熟生物膜的破坏作用 | 第21页 |
2.3 结果 | 第21-25页 |
2.3.1 定性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21-22页 |
2.3.2 定量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22页 |
2.3.3 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测定 | 第22-23页 |
2.3.4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MIC及MBC的测定 | 第23页 |
2.3.5 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6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成熟生物膜MIC及MBC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2.3.7 黄芩素与环丙沙星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成熟生物膜的影响 | 第25页 |
2.4 小结 | 第25-27页 |
3 黄芩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 | 第27-4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3.1.2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3.1.3 试剂的配制 | 第28-29页 |
3.1.4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PI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9-30页 |
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e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0页 |
3.2.3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icaA和cidA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0-34页 |
3.3 结果 | 第34-39页 |
3.3.1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PIA合成的影响 | 第34页 |
3.3.2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eDNA分泌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icaA和cidA基因的检测 | 第35-36页 |
3.3.4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RNA提取结果 | 第36页 |
3.3.5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RT-PCR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3.3.6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icaA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7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26112 cidA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讨论 | 第39-41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4.1 结论 | 第41页 |
4.2 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研究生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