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细菌传染病、球菌传染病论文

甘肃及宁夏4地普通人群中肺炎球菌感染现状调查及相关抗体水平分析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绪论第13-22页
    1.1 肺炎链球菌的概述第13-14页
        1.1.1 肺炎链球菌的理化特性第13页
        1.1.2 肺炎链球菌的免疫原性第13-14页
    1.2 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第14-16页
    1.3 肺炎链球菌的分型及致病因子第16-18页
        1.3.1 肺炎链球菌的分型第16页
        1.3.2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子第16-18页
    1.4 肺炎链球菌的预防第18-19页
    1.5 酶联免疫吸附法第19-21页
        1.5.1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概述第19-20页
        1.5.2 ELISA在肺炎链球菌研究中的应用第20页
        1.5.3 Pn PS ELISA第20-21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方案与目的第21-22页
        1.7.1 研究意义第21页
        1.7.2 研究内容第21页
        1.7.4 研究目的第21-22页
2 不同人群中肺炎链球菌抗体水平的调查第22-42页
    2.1 实验依据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42页
        2.2.1 实验室操作规范第22-23页
        2.2.2 定量人类免疫球蛋白g抗体特定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n PS ELISA)第23-27页
        2.2.3 制作特定吸附型别的荚膜多糖抗原酶标板(包被抗原)第27-28页
        2.2.4 测试未知人血清anti-Pn PS抗体浓度步骤第28-29页
        2.2.5 数据分析第29页
        2.2.6 数据检验规则第29-30页
        2.2.7 相关说明第30-31页
        2.2.8 ELISA实验酶标板的选择第31-32页
        2.2.9 确定不同批次酶标板的结果多样性第32-34页
        2.2.10 并排比较抗体浓度和较低的抗体的局限性第34-35页
        2.2.11 选择新批次Pn PS抗原的步骤第35-38页
        2.2.12 选择一个新的二级抗体第38-40页
        2.2.13 确定实验最佳二抗工作稀释浓度第40-41页
        2.2.14 质控血清的制备第41-4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2-75页
    3.1 描述性研究第42-43页
    3.2 1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43-46页
    3.3 3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46-48页
    3.4 4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48-51页
    3.5 5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51-53页
    3.6 6B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53-56页
    3.7 7F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56-58页
    3.8 9V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58-61页
    3.9 14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61-63页
    3.10 18C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63-66页
    3.11 19A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66-68页
    3.12 19F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68-71页
    3.13 23F型肺炎球菌实验结果第71-73页
    3.14 讨论第73-75页
4 结论及展望第75-77页
    4.1 肺炎球菌在普通人群中的感染因素第75页
    4.2 各型别肺炎球菌在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第75页
    4.3 肺炎球菌在普通人群中的抗体水平第75页
    4.4 肺炎球菌疫苗研发人员的抗体水平第75-76页
    4.5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auge-Hansen旋前外旋特殊类型骨折临床诊断和治疗:Maisonneuve骨折回顾性分析
下一篇:黄芩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