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外膜蛋白(omp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5页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现状第9-10页
    2 R.ANATIPESTIFER菌体的基本特征和培养特性第10页
    3 R.ANATIPESTIFER耐药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4 R.ANATIPESTIFER基因序列的报道第11-12页
    5 R.ANATIPESTIFER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5.1 主要致病因子第12-13页
        5.2 G-菌产生的脂多糖第13页
        5.3 细菌的双组份系统第13-14页
        5.4 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第14页
        5.5 铁摄取是细菌致病重要因素第14-16页
        5.6 细菌的荚膜及其他致病因子第16页
    6 外膜蛋白研究进展第16页
    7 机体对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第16-18页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有检测方法概述第18-19页
    9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第19-23页
        9.1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第19-20页
        9.2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前景第20-23页
    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试验部分第25-70页
    试验一 R.ANATIPESTIFER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检验第25-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1.1 材料第25-27页
            1.2 方法第27-32页
        2 结果第32-36页
            2.1 R.ANATIPESTIFER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第32页
            2.2 R.ANATIPESTIFER分离株的生化反应第32-34页
            2.3 分离菌株的血清学试验第34页
            2.4 分离菌株菌种特异性PCR鉴定第34页
            2.5 WF2和WF1动物攻毒试验结果第34-36页
        3 讨论第36-37页
            3.1 生化试验和PCR是R.ANATIPESTIFER的主要鉴定方法第36-37页
            3.2 动物回归性实验对是鉴定毒株的重要依据第37页
        4 结论第37-38页
    试验二 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OMP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第38-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56页
            1.1 材料第38-43页
            1.2 方法第43-56页
        2 结果和分析第56-65页
            2.1 五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的分析以及其共同的B细胞表位的预测第56-57页
            2.2 重组质粒的克隆、表达及纯化第57-61页
            2.3 ELISA条件的优化以及抗体效价的确定第61-63页
            2.4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确定第63页
            2.5 特异性实验结果第63-65页
        3 讨论第65-69页
            3.1 R.ANATIPESTIFER单克隆抗体目的基因的选择第65-68页
            3.3 建立及分析重组OMPA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第68-69页
        4 结论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顶部复合体蛋白对集体迁移的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