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关于中国建筑伦理思想的研究 | 第13-19页 |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建筑及其伦理蕴涵 | 第21-40页 |
1.1 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6页 |
1.1.1 建筑的起源 | 第22-23页 |
1.1.2 建筑的发展 | 第23-26页 |
1.2 建筑与伦理 | 第26-33页 |
1.2.1 建筑的文化功能 | 第27-29页 |
1.2.2 建筑的伦理基础 | 第29-31页 |
1.2.3 建筑的道德因素 | 第31-33页 |
1.3 建筑伦理的蕴涵 | 第33-40页 |
1.3.1 建筑伦理的结构 | 第33-36页 |
1.3.2 建筑伦理的功能 | 第36-38页 |
1.3.3 建筑伦理的特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理论探究 | 第40-81页 |
2.1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40-56页 |
2.1.1 原初意识 | 第41-43页 |
2.1.2 风水堪舆 | 第43-48页 |
2.1.3 儒家文化 | 第48-51页 |
2.1.4 道家文化 | 第51-53页 |
2.1.5 佛教文化 | 第53-56页 |
2.2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56-70页 |
2.2.1 礼乐制度——森严等级 | 第56-62页 |
2.2.2 意境追求——天人合一 | 第62-66页 |
2.2.3 择宜居处——返朴归真 | 第66-67页 |
2.2.4 院落组群——合而有序 | 第67-70页 |
2.3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70-81页 |
2.3.1 土木之功——生命轮回之观念 | 第70-75页 |
2.3.2 轮廓规制——中正和谐之审美 | 第75-78页 |
2.3.3 建筑之术——道德观念之制裁 | 第78-81页 |
第三章 中西方传统建筑及其伦理思想比较 | 第81-105页 |
3.1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异同 | 第81-91页 |
3.1.1 中西方传统建筑形式的异同 | 第81-83页 |
3.1.2 中西方传统建筑格局的异同 | 第83-85页 |
3.1.3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的异同 | 第85-87页 |
3.1.4 中西方传统建筑发展的异同 | 第87-89页 |
3.1.5 中西方传统建筑价值的异同 | 第89-91页 |
3.2 中西方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比较 | 第91-99页 |
3.2.1 祖宗崇拜和上帝至上 | 第91-95页 |
3.2.2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 第95-97页 |
3.2.3 礼乐与逻辑 | 第97-98页 |
3.2.4 保守与开放 | 第98-99页 |
3.3 近现代中西文化融合的建筑个案分析 | 第99-105页 |
3.3.1 中国贵州市天主堂个案分析 | 第100-101页 |
3.3.2 南京大学金陵园个案分析 | 第101-102页 |
3.3.3 英国布莱顿皇家穹顶宫(英皇阁)个案分析 | 第102-105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核——礼的维护 | 第105-147页 |
4.1 中国传统建筑规划布局之礼 | 第105-119页 |
4.1.1 宏观:都城、聚落的等级和城市内各居住区的等级 | 第105-110页 |
4.1.2 中观:建筑住居空间规模、体量的等级和秩序化 | 第110-113页 |
4.1.3 微观:门及其他小品的规格等级与伦理内涵 | 第113-119页 |
4.2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之礼 | 第119-136页 |
4.2.1 形制:威仪空间的塑造 | 第120-128页 |
4.2.2 材制:道德权威的塑造 | 第128-130页 |
4.2.3 数制:等级差别的塑造 | 第130-136页 |
4.3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之礼 | 第136-147页 |
4.3.1 装饰之伦理功能 | 第136-138页 |
4.3.2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色彩之礼 | 第138-140页 |
4.3.3 中国传统建筑的彩绘与雕饰之礼 | 第140-147页 |
第五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追求——天地人合一 | 第147-170页 |
5.1 "天地人合一"的时空观 | 第147-155页 |
5.1.1 "中国"观 | 第148-149页 |
5.1.2 建筑即宇宙 | 第149-152页 |
5.1.3 传统星象观 | 第152-155页 |
5.2 "天人合德"的生态观 | 第155-166页 |
5.2.1 风水 | 第156-160页 |
5.2.2 天人合一 | 第160-162页 |
5.2.3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艺术 | 第162-166页 |
5.3 "天人和合"的审美观 | 第166-170页 |
第六章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总评 | 第170-192页 |
6.1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色及其局限性 | 第170-179页 |
6.1.1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色 | 第170-176页 |
6.1.2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 第176-179页 |
6.2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在当代建筑实践中的现实价值 | 第179-184页 |
6.2.1 中国当代建筑实践之伦理缺失 | 第179-181页 |
6.2.2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对当代建筑实践的启示 | 第181-184页 |
6.3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 第184-192页 |
6.3.1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 第185-189页 |
6.3.2 继承与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189-192页 |
结语 | 第192-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199页 |
图片来源 | 第199-201页 |
附录 | 第201-202页 |
后记 | 第202-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