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用表 | 第6-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疼痛 | 第9-14页 |
1.1.1 疼痛概述 | 第9页 |
1.1.2 疼痛的机制 | 第9-10页 |
1.1.3 镇痛药的分类 | 第10-11页 |
1.1.4 镇痛药物筛选模型 | 第11-14页 |
1.2 芋螺毒素的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1.2.1 芋螺毒素的分类和命名 | 第15-17页 |
1.2.2 芋螺毒素的药理学活性 | 第17-21页 |
1.2.3 芋螺毒素的应用和前景 | 第21-24页 |
2 实验研究 | 第24-33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24-25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2 活性芋螺毒素的筛选方法 | 第25-27页 |
2.2.1 芋螺毒素样品处理 | 第25页 |
2.2.2 给药途径 | 第25-27页 |
2.2.3 行为学观察方法 | 第27页 |
2.3 镇痛药物筛选方法 | 第27-31页 |
2.3.1 小鼠热辐射甩尾法 | 第27-28页 |
2.3.2 小鼠热板法测痛 | 第28-29页 |
2.3.3 小鼠福尔马林实验 | 第29页 |
2.3.4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的制作与机械痛觉刺激实验 | 第29-31页 |
2.4 抗虫活性试验 | 第31页 |
2.5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 第31-32页 |
2.6 统计方法 | 第32-33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56页 |
3.1 幼鼠中枢给药行为学的初筛结果 | 第33-35页 |
3.2 金鱼肌注给药行为学的初筛结果 | 第35页 |
3.3 行为学的初筛结果小结 | 第35-36页 |
3.4 LtIA和LvIA镇痛药效学研究 | 第36-52页 |
3.4.1 LtIA在热辐射甩尾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36-38页 |
3.4.2 LtIA在小鼠热板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38-40页 |
3.4.3 LtIA在小鼠福尔马林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40-42页 |
3.4.4 CCI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4.5 LtIA在大鼠CCI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43-45页 |
3.4.6 LvIA在热辐射甩尾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45-47页 |
3.4.7 LvIA在小鼠热板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47-49页 |
3.4.8 LvIA在小鼠福尔马林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49-51页 |
3.4.9 LvIA在大鼠CCI模型上的镇痛作用 | 第51-52页 |
3.5 蟑螂抗虫活性筛选结果 | 第52-53页 |
3.6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 第53-56页 |
3.6.1 LtIA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3.6.2 LvIA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60页 |
4.1 动物行为学与药物活性 | 第56-58页 |
4.2 动物疼痛模型 | 第58-60页 |
4.2.1 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 | 第58页 |
4.2.2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