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滋肾法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縮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2-26页 |
综述一: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中医治疗概况 | 第12-18页 |
1、中医对OAB病因病机认识 | 第12-14页 |
2、中医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 | 第14-16页 |
3、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中医认识 | 第16-17页 |
4、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7-18页 |
综述二: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1、概述 | 第18-19页 |
2、排尿的神经控制和排尿发射 | 第19-20页 |
3、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 | 第20页 |
4、治疗 | 第20-2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6-42页 |
1、研究目标及方法 | 第26页 |
2、研究方案 | 第26-32页 |
2.1 、诊断标准 | 第26页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6-27页 |
2.3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2.4 、随机及对照 | 第27页 |
2.5 、治疗方法及周期 | 第27-28页 |
2.6 、随访及观察时点 | 第28页 |
2.7 、观察指标 | 第28-29页 |
2.8 、质量控制 | 第29页 |
2.9 、不良事件记录及处理 | 第29页 |
2.10 、伦理问题及受试者依从性 | 第29-30页 |
2.11 、病例脱落 | 第30页 |
2.12 、数据采集及数据管理 | 第30-31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3、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4、研究结果 | 第33-42页 |
4.1 、病历资料 | 第33页 |
4.2 、基线比较 | 第33-36页 |
4.3 、结果 | 第36-40页 |
4.4 、不良反应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2-46页 |
1、课题的提出与创新 | 第42-44页 |
1.1 、治疗组疏肝滋肾治疗法的选择 | 第42-43页 |
1.2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第43页 |
1.3 、膀胱训练方法的选择 | 第43页 |
1.4 、关于排尿日记和记录天数的选择 | 第43-44页 |
2、疗效评价 | 第44页 |
3、本课题的局限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44-46页 |
3.1 本课题的局限 | 第44-45页 |
3.2 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附1: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 | 第54-55页 |
附2:排尿日记 | 第55-56页 |
附3:生活质量影响评分 | 第56-57页 |
附4:下尿路症状评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