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公司人格否认概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公司人格否认的内涵和特征 | 第9-10页 |
一、公司人格否认的内涵 | 第9页 |
二、公司人格否认的特征 | 第9-10页 |
第二节 公司人格独立和公司人格否认 | 第10-11页 |
一、公司人格独立的内容 | 第10-11页 |
二、公司人格独立的作用 | 第11页 |
三、公司人格独立和公司人格否认的关系 | 第11页 |
第三节 公司人格否认的法理基础和意义 | 第11-14页 |
一、公司人格否认的法理基础 | 第12页 |
二、公司人格否认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范围及其在执行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14-27页 |
第一节 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判定及其在执行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14-18页 |
一、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时间因素 | 第14页 |
二、注册资本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 | 第14-15页 |
三、经营性质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 | 第15页 |
四、债权性质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 | 第15-18页 |
第二节 股东造成公司形骸化及其在执行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18-24页 |
一、财产混同及其在执行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18-19页 |
二、经营业务混同及其在执行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19页 |
三、组织混同及其在执行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19-20页 |
四、过度控制及其在执行中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及其在执行中的运用的实证分析 | 第24-27页 |
一、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定义 | 第24页 |
二、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表现形式及其执行实证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第一节 法院在统一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调研和尝试 | 第27-28页 |
一、最高法院尝试起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解释 | 第27页 |
二、地方法院制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执法意见介绍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修订前、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实践分析 | 第28-32页 |
一、《公司法》修订前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实践分析 | 第28-30页 |
二、《公司法》修订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实践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在民事执行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性 | 第32-35页 |
第一节 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既判力原则发展之必然 | 第32-33页 |
一、对是否在民事执行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争论 | 第32页 |
二、民事执行中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理论是判决效力扩张理论 | 第32-33页 |
三、追加被执行主体属于执行力向特定承继人扩张的问题 | 第33页 |
第二节 执行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执行权能的应有范畴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执行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执行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立法上的完善 | 第35-38页 |
第一节 建立由申请执行人提起的程序启动制度和纳入执行听证制度 | 第35-36页 |
一、建立由申请执行人提起的程序启动制度 | 第35页 |
二、纳入执行听证制度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执行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明确化和举证问题完善 | 第36-38页 |
一、对于执行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明确化 | 第36-37页 |
二、执行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时涉及的举证问题完善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