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案情及其争议 | 第10-13页 |
1.1 许霆案 | 第10-11页 |
1.2 社会影响 | 第11-12页 |
1.3 主要争议 | 第12-13页 |
第2章 罪与非罪的厘清 | 第13-24页 |
2.1 对许霆案的定性 | 第13-15页 |
2.1.1 不宜定为盗窃罪 | 第13-14页 |
2.1.2 宜认定为不当得利行为 | 第14页 |
2.1.3 甄别民事关系与刑事关系 | 第14-15页 |
2.2 盗窃行为与不当得利行为 | 第15-21页 |
2.2.1 民刑交叉 | 第16-17页 |
2.2.2 不当得利在我国民刑法律中的交叉问题 | 第17-18页 |
2.2.3 本案中许霆主张其行为构成不当得利 | 第18-19页 |
2.2.4 本案可按照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处理 | 第19-21页 |
2.3 不当得利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 | 第21-24页 |
2.3.1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21-22页 |
2.3.2 本案中许霆可主张其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 第22-24页 |
第3章 银行在本案中的责任 | 第24-28页 |
3.1 如何界定 ATM 机的属性 | 第24-25页 |
3.1.1 ATM 机的法律性质 | 第24-25页 |
3.1.2 ATM 机发生故障后的法律责任问题 | 第25页 |
3.2 本案中银行的民事责任 | 第25-28页 |
3.2.1 银行因 ATM 机故障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 第25-26页 |
3.2.2 本案中银行有过错是诱使许霆违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26页 |
3.2.3 许霆案引发的被害人过错责任问题 | 第26-28页 |
第4章 对许霆案引起的反思 | 第28-31页 |
4.1 现行刑法及司法解释的不足 | 第28页 |
4.2 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 第28-29页 |
4.3 对类似许霆行为非罪化的认识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