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银行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网络银行风险及其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网络银行风险的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损害可能说与损害不确定说 | 第16页 |
·预期与实际结果变动说 | 第16页 |
·风险主观说与风险客观说 | 第16-17页 |
·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公共利益论 | 第18-19页 |
·俘虏论 | 第19页 |
·监管经济学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21-37页 |
·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21-28页 |
·网络银行的概况 | 第21页 |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比较分析 | 第21-24页 |
·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 第24-28页 |
·网络银行运行中的风险 | 第28-34页 |
·安全风险 | 第28-30页 |
·操作风险 | 第30-31页 |
·信誉风险 | 第31页 |
·经营风险 | 第31-32页 |
·法律风险 | 第32-33页 |
·其他风险 | 第33-34页 |
·网络银行风险的特征 | 第34-37页 |
·风险传播速度快 | 第34页 |
·风险可控性低、监管难度高 | 第34-35页 |
·系统风险突出、交叉感染可能性大 | 第35页 |
·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弱 | 第35页 |
·风险对网络银行的影响较传统银行更大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中国网络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37-42页 |
·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及面临的风险种类 | 第37-39页 |
·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37页 |
·中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种类 | 第37-39页 |
·中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0页 |
·研究不足、缺乏规划 | 第39页 |
·产权意识薄弱 | 第39-40页 |
·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 | 第40页 |
·监管体系不完善、实效性低 | 第40页 |
·中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难点 | 第40-42页 |
·原有监管标准难以实施 | 第40-41页 |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 第41页 |
·跨国监管的挑战 | 第41页 |
·监管力度把握的困难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国外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及经验借鉴 | 第42-53页 |
·美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 | 第42-45页 |
·美国网络银行基于网络技术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42-44页 |
·美国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 | 第44-45页 |
·其他国家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 | 第45-49页 |
·欧洲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 | 第45-47页 |
·亚洲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 | 第47-49页 |
·国外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49-53页 |
·美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第49-51页 |
·其他国家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加强中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 第53-65页 |
·银行操作层面的风险管理对策 | 第53-57页 |
·加强网络安全性管理 | 第53-55页 |
·规范网络银行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 第55-57页 |
·金融监管层面的风险管理对策 | 第57-62页 |
·网络银行监管的原则设计 | 第58-59页 |
·网络银行监管的制度设计 | 第59-62页 |
·国家层面的风险管理对策 | 第62-65页 |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第62-63页 |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