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复杂环境下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人脸检测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人脸识别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目标追踪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5-17页
        1.3.1 本文涉及的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人脸特征提取和分类技术第17-23页
    2.1 Gabor 小波方法第17-19页
        2.1.1 Gabor 小波的定义第17-18页
        2.1.2 Gabor 在人脸特征提取上的应用第18-19页
    2.2 主成分分析法第19-22页
        2.2.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数学模型第19-21页
        2.2.2 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第21页
        2.2.3 特征脸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Adaboost+ CPCA 方法的人脸检测第23-34页
    3.1 Adaboost 算法第23-25页
        3.1.1 Haar-like 特征第23-24页
        3.1.2 Adaboost 实现第24-25页
    3.2 Adaboost+CPCA 算法第25-29页
        3.2.1 基本原理第25-26页
        3.2.2 积分图第26-28页
        3.2.3 RGB 空间到 YCbCr 空间的转换第28-29页
        3.2.4 YCbCr 空间上的主成分分析第29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9-33页
        3.3.1 CPCA 结果分析第29-31页
        3.3.2 Adaboost+CPCA 方法的识别率第31-32页
        3.3.3 训练样本数量对误识别率的影响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基于对 SIFT 改进方法的人脸检测算法第34-46页
    4.1 尺度空间第34-37页
        4.1.1 尺度空间的定义第34-36页
        4.1.2 SIFT 特征点的提取第36页
        4.1.3 SIFT 特征点的匹配第36-37页
    4.2 SIFT 改进算法第37-40页
        4.2.1 改进思想第37页
        4.2.2 聚类分析第37-38页
        4.2.3 数据标准化方法第38-39页
        4.2.4 距离类型的选取第39页
        4.2.5 算法流程第39-40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45页
        4.3.1 SIFT 的匹配效果第40-42页
        4.3.2 最优化的距离阈值第42-44页
        4.3.3 改进算法的匹配效果第44-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运动目标的人脸识别第46-57页
    5.1 高斯模型第46-47页
    5.2 混合高斯模型第47-51页
        5.2.1 混合高斯模型的初始化第48-49页
        5.2.2 参数更新第49页
        5.2.3 前景提取第49页
        5.2.4 自动化识别系统的构建第49-51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1-56页
        5.3.1 目标追踪效果第51-52页
        5.3.2 移动目标的人脸识别效果第52-53页
        5.3.3 自然场景下的目标追踪识别效果第53-54页
        5.3.4 SIFT 特征集数量对识别效果的影响第54-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nort的入侵防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内容的保护动物图像检索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