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6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石墨烯简介 | 第12-15页 |
1.2.1 石墨烯的特质与性能 | 第14-15页 |
1.3 石墨烯的合成方法 | 第15-19页 |
1.3.1 机械剥离法 | 第16-17页 |
1.3.2 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 | 第17页 |
1.3.3 碳化硅热分解法 | 第17页 |
1.3.4 氧化减薄石墨片法 | 第17-18页 |
1.3.5 切割碳纳米管法 | 第18页 |
1.3.6 石墨的超声处理法 | 第18页 |
1.3.7 乙氧钠裂解 | 第18页 |
1.3.8 提高石墨烯比表面积的方法 | 第18-19页 |
1.4 石墨烯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 第19-42页 |
1.4.1 石墨烯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 | 第19-23页 |
1.4.1.1 燃料电池简介 | 第19-20页 |
1.4.1.2 石墨烯在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4.2 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 | 第23-28页 |
1.4.2.1 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23页 |
1.4.2.2 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4.3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 | 第28-34页 |
1.4.3.1 超级电容器简介 | 第28-29页 |
1.4.3.2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1.4.4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 | 第34-42页 |
1.4.4.1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34-36页 |
1.4.4.2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36-42页 |
1.4.5 前景与展望 | 第42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42-44页 |
1.5.1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思路 | 第42-43页 |
1.5.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6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60-67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60-6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61-62页 |
2.3 电极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形貌分析 | 第62-64页 |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62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62-63页 |
2.3.3 X-射线衍射(XRD) | 第63页 |
2.3.4 拉曼光谱(Raman) | 第63页 |
2.3.5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IR) | 第63-64页 |
2.3.6 热重/差热分析仪(TGA/DSC) | 第64页 |
2.3.7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64页 |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4-66页 |
2.4.1 极片的制备 | 第64页 |
2.4.2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64-65页 |
2.4.3 充放电测试 | 第65页 |
2.4.4 交流阻抗测试(EIS) | 第65页 |
2.4.5 电化学循环后电极的表征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3章 锂离子正极材料石墨烯包覆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67-84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0页 |
3.4 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4章 水热原位合成石墨烯编织VO_2纳米带的性能研究 | 第84-99页 |
4.1 引言 | 第84-8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5-95页 |
4.4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5章 一步原位无模板剂法合成石墨烯包覆的Li_3VO_4纳米盒子 | 第99-123页 |
5.1 引言 | 第99-10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7页 |
5.4 结论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第6章 本文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6.1 论文结论及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12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